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豫事 > 正文

老兵馬付建和他的“黃牛兵團”

2020年07月23日14:52  來源:央廣網河南分網

5034

  央廣網河南分網5月8日消息(記者李凡 通訊員廖濤 徐培 陸瑤)“付建大哥,這幾天我打算出售幾頭牛,你是老牛倌,幫忙介紹幾個合適的買家吧。”

  5月6日早上,南召縣太山廟鄉一峰村退役老兵馬付建,剛起床就接到梁溝村養牛大戶賈明奇的求助電話。

  今年65歲的馬付建,1981年退役后一直在家務農。在那“點燈靠油,耕地靠牛”的年代,馬付建家飼養黃牛,以備耕田使用。常年養牛生活,馬付建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上世紀90年代,隨著“鐵牛”手扶拖拉機的推廣普及,黃牛耕地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家庭養牛戶越來越少。隨著市場化快速發展,個別家庭飼養黃牛慢慢轉向了商業化經營,馬付建調轉風向,依靠養牛“老把式”,飼養了一群黃牛,主要依靠出售牛犢和育肥黃牛增收。

  “我和老伴年齡大了,俺倆養牛14頭牛,一年能收入4萬多元,屬于小打小鬧型,自給自足,生活上不用向子女們伸手要錢。”馬付建豪爽地說。“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春節過后,我賣了幾頭育肥牛,賺了萬把塊錢。”

  馬付建育肥黃牛在當地頗有名氣,附近村養牛大戶紛紛過來拜師取經。對此,馬付建來者不拒,熱心傳藝,悉心授教。目前,黃牛養殖產業輻射周邊3個行政村,他帶動附近存欄5頭以上的10多戶群眾,年存欄量達100多頭。馬付建幽默地說,這是他的“黃牛兵團”。

  “養牛是個又苦又累的差事,20年來我悟出一些門道,必須苦干加巧干。賺錢的方法是一高一低一穩定,就是低價買進半成品牛,育肥后高價出售,常年保持存欄牛群數量穩定,市場價格高的時候,見機銷售出手,這樣,才能保證投入低,見效快,收益高”。馬付建道出了養牛致富的秘訣。

  “要想致富快,全靠土秀才!馬大哥養牛摸索有一套致富經,牛養的膘肥體壯,看了讓人很眼氣,我心里很服氣。”今年50多歲的賈明奇前年春季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后,身體體質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就萌發了在家養牛的想法。他找到馬付建求教取經,果然從中得到致富“真經”。“我倆原來不熟悉,人家傳不傳經?當時心里很忐忑。誰知上門后,馬大哥熱情接待,悉心傳技,我家能養牛賺錢,全是馬大哥的功勞啊!”提起馬付建,梁溝村賈明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為讓賈明奇節約成本,馬付建領著賈明奇跑到百公里外的鄧州市買牛回來育肥出售,在馬付建的熱心幫扶指導下,賈明奇從4頭牛起步,繁衍一大群黃牛,依靠養牛業“牛氣”起來。去年出售黃牛10多頭,存欄12頭,賺了7萬多元;今年,他家現存欄15頭,出售黃牛 9 頭,賺了3萬多元。

  “馬大哥還是個土獸醫,黃牛有鬧個小病,不用東奔西跑找醫生,他就能開方治病,靈丹妙藥,花錢不多,藥到病除。前些天,我家有頭牛厭食,馬大哥開的藥方,我只花了10多塊錢就治好了。”賈明奇打心底里佩服馬付建。

  無獨有偶。太山廟鄉一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高祥因病致貧,近幾年在馬付建的指導下,發展養牛,去年養牛賺了30000多元。僅養殖一項,人均收入10000多元,成為村里志智雙扶標兵,還受到了鄉政府的表彰獎勵,獲得縣里“星火計劃”產業發展“金獎”。今年,南召縣持續實施“星火計劃”鼓勵發展產業,高祥家存欄黃牛10多頭。

  “現在,農村禁止秸稈焚燒,養牛飼料有保證,市場行情穩定,發展南陽黃牛,是一項穩賺不賠的黃金產業。今后我要帶領鄉親們多養牛,動員群眾家家戶戶養牛,每家存欄10到30頭,家家增收有門路,戶戶致富有錢賺,個個變身高富帥”。馬付建對養牛業充滿信心。

文章關鍵詞:馬付建 黃牛兵團 牛氣 飼養 兵馬 養殖 增收 育肥牛 養牛業 我家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