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5日16:21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貴州省貞豐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浙江寧波海曙區是貞豐縣的對口幫扶城市。脫貧攻堅戰以來,貞豐縣和海曙區攜手,圍繞石漠化山區,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如今,貞豐縣北盤江兩岸的百香果、芒果和火龍果三種水果,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脫貧的致富果。
這段時間,貞豐縣魯容鄉北盤江沿岸的一萬多畝百香果進入收獲季節,當地的一些村民來采摘百香果,每人一天可以拿到100元左右的工錢。
而三年前,魯容鄉北盤江沿岸大部分還是荒山坡,有些坡地種植了傳統的玉米和甘蔗,廣種薄收。從2017年開始,當地結合自身低熱河谷氣候特點,流轉土地,采用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加入、群眾參與的模式,打造7600多畝百香果、芒果和火龍果種植示范基地。
魯容鄉鄉長 胡鯤:有了示范基地帶動效益,但是由于資金項目等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大的缺口。這個時候寧波海曙區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百香果產業和芒果產業他們就注入了1360萬元來發展支持我們兩個產業的建設。
沿江兩岸的三種水果中,百香果和火龍果屬于周期短、見效快的產業,而芒果五年才能進入豐產期,是長效產業。當地打算采用長短產業相結合的方式,保障群眾穩定增收。然而百香果第一年掛果的時候,產量并不理想。
魯容鄉鄉長 胡鯤:當時整個園區的百香果就不通風、不透氣、不采光,結第一次果之后,后面就基本不掛果了,產量就非常非常小。
就在大家為提高百香果產量犯難的時候,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精準扶貧院士專家行”服務活動走進貞豐縣,來到魯容鄉百香果基地,針對當時產量的問題,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帶來新的希望。
如今,魯容鄉的百香果已經發展到一萬三千多畝,每年可以掛四次果,平均每畝產量在1600斤至2000斤左右。這段時間,今年上市的第一批百香果已經銷售了28萬多斤。
目前,魯容鄉的百香果和芒果,正在探索村民長期連片承包果園的模式。眼下,已經有29戶群眾承包了百香果果林和芒果果林。
目前,貞豐縣北盤江兩岸種下的三種水果已經超過五萬畝,群眾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承包管理等方式獲利。2019年,依托一江兩岸三果,帶動當地9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人均增收7000多元。眼下,三種水果都將陸續進入采收期。
(編輯 邱婧)
脫貧攻堅、鄉村發展脫貧攻堅、鄉村發展是一種長途跋涉是一種長途跋涉唯有堅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堅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堅持唯有堅持才能讓我們的家鄉永遠年輕才能讓我們的家鄉永遠年輕
12月6日,農民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鋪村的溫室大棚里采摘火龍果。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2018年10月4日中午時分,欽州市靈山縣伯勞鎮10歲的楊某燕賣百香果回家途中被同村男子楊某某奸殺。紅星新聞記者從遇害女童楊曉燕的母親陳禮言處了解到,11月11日下午,她已在最高人民法院送達回證上簽字。
么窩村駐村第一書記黃遠聲說:“目前合作社帶動95戶102人就業,其中貧困戶76戶81人,占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0%多,一年預計帶動群眾增收共計40多萬元。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廣西已脫貧的450萬人中,有426萬貧困人口通過產業幫扶實現增收,占脫貧人口的94.67%。
顧國寧、李雪琴帶你回東北>>坐著高鐵看中國丨搭乘“最美高鐵” 尋訪心中的詩意和遠方>>記者丨王音棋 尹平 傅迎鈺 貴州臺 劉粒粒 易相君 廣西臺 韓健 廣東臺 王宏濤
金秋時節,走進江西省尋烏縣留車鎮留車村的百香果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藤蔓上掛滿渾圓飽滿的百香果,香氣撲鼻。如今,陳皆治不但自己種植百香果100多畝,還成立了日日紅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114戶農戶種植百香果,其中貧困戶89戶,成了遠近皆知的致富能手。
9月22日,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中共貴州省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貴州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貴陽舉行。現場不僅直播帶貨,還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展演,不僅能看還能現場感受農事趣味活動。
在祖國南疆廣西寧明縣,當前正是百香果收獲的季節,遠眺山坳中的百香果基地,一片綠意盎然。2018年,寧明縣峙浪鄉實施“黨旗領航·電商扶貧”,引進企業在洞浪村創建億品尚電商扶貧示范基地——200畝洞浪百香果基地,以“黨組織+電商+基地+農戶”模式運行。
江城縣整董鎮上牛圈村村民 鄧永明:現在果還沒熟,老板來也見不到,也嘗不著這個味道。目前,江城縣以扶持產業來鞏固脫貧成效,正逐漸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的轉變。
廣西男子強奸10歲“百香果女童”致死案引發持續關注。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此案調卷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