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5日10:4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三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在教育、社會保障、生態環境等領域緊密合作,加快融合。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加優質和便捷的公共服務資源,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灣區生活圈初現雛形。
這段時間,在廣州市南沙區慶盛現代高端服務區地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1700畝土地已經完成平整,接下來就要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這是《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獲批的首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圍繞國家緊缺的人才需求,在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先進材料等交叉學科領域,培養研究生及本科人才。
目前在大灣區內已經有3所和香港合作辦學的高校,佛山、東莞等珠三角各個地市也在和港澳各大高校共同推進合作辦學。未來,大灣區內的這些高校將在新型高校治理模式、國際化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探索突破,成為大灣區人才持續供給的“蓄水池”,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競爭力。
粵港澳三地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合作在不斷加強。同時,廣東在港澳人士參與內地社保等多個方面放開限制,為港澳人士在大灣區的工作生活提供切實的便利。
今年1月,根據《香港澳門臺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港澳人員可參保范圍從職工社保擴大到居民社保。今年6月29日,深圳為靈活就業的港澳臺居民參保開發的繳費業務系統正式上線,系統上線第一天,就有30多人來到深圳人社部門的窗口進行辦理。
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三江匯流,八門入海”。這三年,粵港澳大灣區在沿河臨岸正打造3000多公里的綠水碧道,同時,廣東還通過提高生態“增量”等一系列措施,讓森林進城,公園下鄉。目前,珠三角9市已經實現了“國家森林城市”全覆蓋,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2%,生態灣區初現雛形。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九年來,劉海鷹和他的團隊行程近20萬公里,先后為6000余名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進行義診,為109個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帶來重生希望。江西吉安永新縣對有特殊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貧困群眾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巡訪,為他們提供精準健康服務。
寧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因自然條件差,歷史上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村民 馬克俊:總書記最后囑咐我們就說是,大家要過好日子必須要付出,要辛勤勞動。
機器人拼裝、機器人編程、無人機編程……在日前舉辦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少年機器人大賽暨珠港澳青少年機器人橫琴邀請賽上,來自大灣區137所學校的2000多名青少年匯聚橫琴,開展賽事活動與交流。
巍巍大別山,滔滔江淮水。11月16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河南站”活動媒體團來到光山縣磚橋鎮的劉鄧大軍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感受抗戰時期革命將領們在艱苦的環境下,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精神。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懷著對人民的熱愛、按照黨中央提出的精準扶貧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前往革命老區考察調研,多次強調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
加大對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 探索區域聯合授信、多元化融資服務等多措并進 其中,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有望在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先行試點,進一步便利區域跨境資本流動,形成高標準的開放試驗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日前全文公布,明確提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今年以來,特區政府積極作為,全力防控疫情、穩定經濟、紓解民困,堅定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維護香港大局穩定,取得了顯著成績。
日前,江西省龍南市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90%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外遷的契機,龍南市與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等共建13.7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吸引電子信息企業投資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