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4日11:22 來源:求是網
內容摘要:進入新時代,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選擇。從根本上講,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始終依靠人民、為了人民,社會的生產目的就是滿足人民需要。擴大內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題中之義,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根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根本優勢。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充分激發出來,穩住經濟基本盤,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基點。
2020年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時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之策。
內需包括國內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消費需求體現了人民對物質文化和美好生活的需要,投資需求孕育著未來經濟發展的后勁和潛力。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內需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正是因為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內需寬廣深厚并且得到了及時釋放,我國經濟才能保持快速增長。近年來,我國進一步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對我國GDP的貢獻率持續保持在高位。2019年,內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9%,其中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8%,內需特別是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從根本上講,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始終要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民需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我國保持和擴大內需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擴大內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題中之義,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生產目的根本要求,體現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巨大優勢。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人口數量是決定內需規模大小的首要因素。中國人口比美國、西歐、日本、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的人口總和多一倍,占全球人口比重達18%。14億人口使我國每年的糧食消耗量和蔬菜消費量均超過7億噸,全年完成的營業性客運量高達176億人次。14億人口還形成了對醫療衛生服務和教育等公共產品的巨大需求,我國僅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生就達1.5億人,比日本的總人口還多,還有1.7億65周歲及以上人口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龐大的人口基數、寬廣的國土空間、穩居世界第二的經濟體量、相對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區域經濟發展的梯度格局等,賦予中國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擴大國內需求,既為中國經濟穩定發展提供了巨大潛力和強力支撐,也為應對國際不確定性因素提供了巨大回旋余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既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選擇。我國經濟增長一度依賴“大進大出、兩頭在外”(原料進口、產品出口,國內提供的是產能)的出口拉動。在經濟啟動階段,這種外向型經濟可以成為發展的“近道”,但也存在明顯的短板和缺陷,比如基礎技術發展滯后、容易受外部市場環境影響、抵御風險能力不強等,根本問題在于龐大的國內產能與國內需求不相匹配,不僅在總量上內需相對不足,而且在結構上存在各種失衡,有的行業和產業產能嚴重過剩,而一些有大量購買力支撐的消費需求卻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消費者將大把鈔票花費在出境購物、“海淘”購物,導致大量“需求外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是要人為地制造內需,而是順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客觀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入轉型升級期,同時也進入了內需轉換期,人們的消費偏好已經從數量型、粗放型逐漸轉向質量型、享用型。擴大內需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擴大國內需求,是為了更好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重視投資對優化經濟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以有效的需求側管理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元化和高端化的需求,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飛躍。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對我國經濟也造成極大沖擊,和周期性經濟波動疊加在一起,形成了強勁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國作為“世界工廠”,國內產業鏈、供應鏈面臨巨大挑戰,外需急劇萎縮,海外供應鏈風險驟然加大。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就是要充分激發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穩住經濟基本盤,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外部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這是我們對沖世界經濟下行風險的必然選擇,也是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戰略基點。擴大內需勢必拉動供給擴張,修復和夯實國內產業鏈、供應鏈,保持國內經濟循環暢通,進一步帶動經濟增長。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認為,隨著要素成本上升,一國為了發揮比較優勢,應該把附加值較低的制造業轉移到國外,實現產業垂直分工。但是,從經濟安全的角度看,問題并不如此簡單。這次的疫情沖擊提醒我們,要更加關注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確保我國產業鏈自主可控。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具有規模和布局等優勢,但是在全球產業鏈中我國還不是制造業強國。我們要充分利用經濟發展的巨大騰挪空間,充分發揮資本、技術、勞動力、管理等綜合優勢,繼續鞏固制造中心、供應鏈中心的地位,加強自主創新補足產業鏈短板,抓緊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盡快成長為創新中心、創造中心。作為30多個國家的最大出口國和60多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既是全球產業鏈中重要的產品提供者,又是全球最大市場之一。中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對于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保持全球經濟循環暢通十分重要。一個更開放、更有購買力的中國市場將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擴大內需必須靠政策助力。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舉措抓實抓細抓落地,放大政策的乘數效應。要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深化財稅改革、商事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要釋放消費潛力,改善收入分配,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要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支持部分外貿產能轉向國內市場,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要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要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完善社會保障,確保群眾基本生活。
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我們要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時順應了應對疫情沖擊、保持我國經濟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三方面需求,這一新戰略的實施必將對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只要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中國經濟這艘大船一定能夠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對話會并發表主旨演講。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公平競爭制度,讓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涌流。
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17日晚以視頻方式舉行。我們將在福建省廈門市建立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開展政策協調、人才培養、項目開發等領域合作。我們將更加積極地融入全球市場,更加主動地深化對外合作,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創造更多機遇和空間。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型消費為各類消費群體的各種生活方式提供了解決方案,實現了傳統生活場景的有效延伸,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和新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和消費司副司長 常鐵威:要進一步加大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網絡建設力度。
作者: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 胡雅蓓;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強大國內市場作為發力點,需要重點關注三條發展路徑: 一是在需求端,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在連接需求與供給、國內與國外市場的流通環節,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在新發展格局下,建設各類虹吸全球科技創新資源的平臺,開拓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途徑。加強進口品在國內產業之間的循環,努力構建國內價值鏈,促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據日本《產經新聞》10月31日報道,中共中央30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就29日閉幕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進行說明。報道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寧吉喆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日前,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在四川瀘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何維達進一步指出,受疫情影響,傳統宏觀經濟的投資、出口、消費這“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對于中國經濟增長顯現了不一樣的意義。
題:構建新發展格局 實現高質量發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強化國內經濟大循環,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國家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若干重大問題》。文章指出,要完善城市化戰略,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更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