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赫哲族: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年07月03日09:00  來源:央視網

5034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經過長期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們就要取得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勝利。這是不屈不撓、長期奮斗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fā)的動員?!毙】党休d初心,小康屬于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從今天(7月2日)開始,《新聞聯播》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播發(fā)本臺記者從基層一線發(fā)回的報道,聚焦各地群眾守望相助的奮斗實踐,講述華夏兒女擁抱小康生活的生動故事,生動展現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首先來關注我國人口數量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的赫哲族人民奔小康的故事。

  這天對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來說是個大日子,村里定制的兩艘大游船終于通過驗收,很快就可以投入運營,每年可以給村里帶來400萬的收入。這一刻,他盼了兩年。

  尤明國家世代生活在八岔村,他13歲時就跟父親在黑龍江上打魚。上世紀末,由于漁業(yè)資源逐漸匱乏,以打魚為生的赫哲族遇到了生存難題。后來國家安排赫哲族“棄船上岸”,人均分了70多畝地,通過種植和養(yǎng)殖,赫哲族人逐步改善了生活,但如何讓村里人過上更好的日子,一直是尤明國心里惦記的事兒。

  2016年,八岔村迎來了新的轉機。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眾,尤明國就在現場親耳聆聽總書記的殷殷囑托。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八岔島河流眾多、風景怡人,具有天然的旅游資源,這是八岔村從“大自然接受的饋贈”。背靠這些“寶藏”,尤明國開始轉換思路,動員大家一起利用村里優(yōu)勢開發(fā)旅游產業(yè),打造“赫鄉(xiāng)民俗”和“灘地漁獵”兩條體驗游路線,并開了30多個特色家庭旅館,讓來旅游的人玩得好、住得下。近3年,八岔村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旅游純收入近百萬。

  與世代打魚的傳統相伴而生的,還有赫哲族獨有的傳統手工藝“魚皮畫”。用魚皮作畫,內容不僅有赫哲族“棒打狍子瓢舀魚”的原始生活場景,也有花鳥魚蟲、人物、神話故事。作為“魚皮畫”技藝“非遺”傳承人,岑立杰夫婦這些年冬天作畫、夏天賣畫,一年收入保持在十幾萬塊。自己致富的同時,夫妻兩人還在村里免費教了200多位徒弟。

  如今,在八岔村,很多人家都辦起了魚皮畫制作講習所,來學畫的不僅有村里的年輕人,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外地人。

  赫哲族人在打通“旅游+文化”的新增長點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模式?,F在,村里的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0元,建檔立卡的14家貧困戶21人全部摘帽。陳淑蓮和丈夫長期患病,在村、鄉(xiāng)、市的三級幫扶下于2017年脫貧。在她家的墻上,貼著一張“脫貧光榮證”,她說,最讓她心里踏實的是這個證上最后的一句話:“脫貧后,所有幫扶政策繼續(xù)享受”。

文章關鍵詞:赫哲族 生活場景 新聞聯播 游路線 寶藏 魚皮畫 非遺 小康社會 總書記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他用魚皮作畫 每根毛發(fā)都逼真細致 簡直絕了!

    央視新聞《小康時代新青年》系列,今天認識一位用魚皮作畫的小伙解永亮。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全國僅有5000多人 歷史上,赫哲族曾因穿魚皮衣服 人皆知赫哲族的魚皮衣 

  • 【邊疆黨旗紅】赫哲人扎根祖國邊疆 念念不忘是傳承

    張楷欣 攝  為了挽救伊瑪堪,八岔村建成了一所傳習所,供村民傳承學習伊瑪堪及赫哲族語言文化。每一個來到八岔村的游客,都能夠深度體驗赫哲文化:學做魚皮畫、學唱“伊瑪堪”、圍著篝火跳舞燒烤,體驗“住在赫哲家”的幸福生活。

  • “可愛的中國”之赫哲族:令人驚嘆的魚皮藝術

    在赫哲族傳統服飾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也是赫哲族魚皮貼畫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解永亮看來,赫哲族的魚皮藝術也是人類的生存藝術,也可以稱之為寫在魚皮上的史書。如今,魚皮畫和魚皮手工藝品已經成為了當地旅游特色產品,魚皮也成為記載著赫哲族與自然關系最好的見證。

  • 習近平的心愿:讓各族群眾都過上好日子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0日給云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xiāng)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勉勵鄉(xiāng)親們?yōu)檫^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繼續(xù)團結奮斗。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

  • 歡樂的“精氣神兒”從哪來?——“東北小延安”用“文化密鑰”解鎖基層治理

    目前,佳木斯市群眾文化協會已發(fā)展至116個團體,每年累計演出達500場,與北京、上海、杭州、哈爾濱等十幾個城市開展文藝交流,成為一支支新時代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忙過了年,跳了十年快樂舞步健身操的佳木斯市民吳穎梅,又把姐妹們張羅出來。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