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11:2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鄭州6月30日電題:記者手記:選準一個人,撬動一個村
新華社記者翟濯
再次見到河南省光山縣東岳村村民楊長太,我們彼此都感到格外親切。去年8月記者第一次來到東岳村時,老楊的農場雖已初具規模,但還處于“單打獨斗”階段,農場收入來源主要靠對口幫扶單位采購。不到一年時間,老楊不僅成立了東岳村產業聯盟,還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產品的口碑也在線上線下實現“雙贏”。
老楊能夠實現人生的“三級跳”,除去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三任駐村第一書記的接力幫扶。從扶志到扶智,從成立農場到規范化經營,楊長太的每一次人生跳躍,背后幾乎都有駐村干部的助力。老楊說:“沒有黨的扶貧好政策,沒有駐村第一書記為我出謀劃策,我可能現在還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
“我們幫扶的不僅僅是楊長太,而是將他作為一個支點,撬起東岳村產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現任東岳村第一書記賈巍說。在賈巍等人的幫助下,楊長太的農場注冊了“四方景”品牌,與其他沒有商標的小型企業合作,全程質量把控,積極收購村民們的野生蜂蜜、麻鴨蛋、黑豬臘肉等產品,冠名商標統一包裝。在保障合作社產品多樣化的同時,也有效拉動了村民家庭收入的增長。
選準一個人,撬動一個村——楊長太的經歷和東岳村的發展印證了這句話。楊長太的“頭羊效應”是明顯的,目前,東岳村成立了5家合作社、3個家庭農場、7處“多彩田園”示范基地,32戶貧困戶獲得“多彩田園”產業獎補資金。2018年,東岳村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35%,人均年純收入達到11500元,成功實現整村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需要更多像老楊一樣有志有智的返鄉能人。記者采訪中發現,農村“千里馬”常有,但這些“潛力股”還需擁有“伯樂”慧眼的各級黨員干部來精準挖掘和幫扶。此外,目前各地雖已出臺了不少返鄉創業優惠政策,但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落地難”問題。盡快打通這些政策堵點,充分調動返鄉人員的創業潛能,加快新型農民的培育速度,鄉村振興的美麗圖景一定能早日到來。(完)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扶貧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已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貧困人口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貧舉措。
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四方景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楊長太家的稻子喜獲豐收,并給我們訴說著村里這一年的新變化。
要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和快遞業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四方景家庭農場黨支部書記楊長太家的稻子喜獲豐收,并給我們訴說著村里這一年的新變化。
李佩陽(右一)一有空,就去李國松、尚夠夫婦的芹菜育苗基地查看。” 同時,朱曉輝也立志把魏樓村建設為章化鎮的電子產業園區,為全鎮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貧困戶爭取更多的脫貧致富平臺,帶動更多的鄉親踏上致富路。
8月25日,在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村民查看水稻長勢。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8月25日,在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電子商務示范站,工作人員(右)向游客介紹當地山茶油。
8月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攜手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河南第五站——信陽市光山縣東岳村。村里的稻蝦共養、茶葉、油茶、觀光休閑等特色產業風生水起,現在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脫貧攻堅示范村。
今天,《走村直播看脫貧》大篷車抵達河南第五站信陽光山縣東岳村。
2017年以來,邱建鋒引導海外華僑共同參與扶貧、支持基礎設施建設,還促成僑胞結對幫扶13戶,認領貧困學生13人。目前,在李冬冬和村“兩委”動員下,全村1000余畝耕地完成除草、追肥,兩批次206名農民工實現返崗務工。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對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再動員、再部署,凝聚起扶貧一線廣大干部群眾磅礴的奮進力量。我們光山縣要堅決把“四個不摘”落到實處,確保我們能夠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致富奔小康。
春節前的電商糍粑節,光山已經連續辦了5年,楊長太帶著村里的特色農產品,來到縣城進行展銷的同時,還代表文殊鄉展演打糍粑。”楊長太說,這屆糍粑節,他還帶來了東岳村蜂農的優質槐花蜜,希望利用電商糍粑節的平臺,讓蜂蜜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