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02日09:47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全面補齊教育、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保障“短板”,全力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加強產業就業扶貧,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該縣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2.7%。
基礎設施大變樣
村民吃上自來水
“你看,這水多清澈,再也不用為吃水發愁了!”看著自家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威寧縣黑土河鎮中壩村村民何永旺忍不住感嘆。
由于地勢原因,缺水一直是黑土河鎮經濟發展的“攔路虎”。“連水都沒有,更不要說發展產業了。”該鎮副鎮長陳陽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農民長期吃著“望天水”,種地也指著“望天收”,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近年來,黑土河鎮先后通過修建小水窖、興修水利工程,讓部分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難題得到初步解決,但與群眾需要還有不小差距。今年初,該鎮籌集資金2700余萬元,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在海戛社區六組修建了200立方米蓄水池,安裝管道3142公里,并配套安裝一套水質處理一體化設備,讓周邊近9000人的吃水難題得以徹底解決。
據了解,黑土河鎮目前已有9個村(社區)的家庭通上了自來水,受益群眾4800余戶,另外3個村(社區)的安全飲水問題也將在近期解決。
“有了水,就可以種植經濟作物,搞特色養殖,鄉親們增收的門路就能多起來。”窮了大半輩子的何永旺決心換一種活法。
雖然每年降水不少,但由于地理條件限制、水利工程不足,地表留不住水,天上下的還不夠地下漏的,威寧年年“喊渴”。今年,該縣再次編制安全飲水補齊“短板”項目實施方案144個,涉及30個鄉,解決3.54萬戶16.52萬人的飲水問題,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0.74萬戶3.31萬人。截至目前,相關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此外,威寧把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門口。該縣先后修通了150公里高速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等公路共3155公里,通村路2811公里,通組公路5299公里,打通了出山的大動脈,暢通了通村通組的毛細血管。
同時,家家戶戶用上放心電。僅2019年,貴州電網公司就在威寧投資5.58億元,用于中低壓配電網項目(不含主網)建設,改造升級農村電網。
蔬菜基地連片起
群眾就業增收入
迎著落日的余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走進威寧縣龍場鎮開嘎社區的標準化蔬菜大棚基地,一輛掛著湖南車牌的廂式貨車停靠在地頭,10多名群眾分工協作,忙著裝運大白菜。
家門口的基地給留守的婦女、老人提供了勞動機會。建檔立卡貧困戶徐花秀告訴記者,她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務工,工資按日結算,一天80元,加班適當增加,最多一天掙了130元。
今年,龍場鎮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在大力發展油桃、軟籽石榴、獼猴桃、核桃等的同時,進一步擴大“短平快”產業規模,種植蔬菜1.5萬畝、豆類3.7萬畝、南瓜2000畝。
該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威寧之所以最終選擇了蔬菜產業,一方面是因為種植蔬菜收獲快,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種植蔬菜的比較優勢明顯;此外,顯著改善的交通條件也為大規模發展蔬菜提供了便利,蔬菜產業巨大的勞動需求量也可提供大量勞動機會,能增加群眾收入。
據了解,威寧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溫差大,夏季平均氣溫不超過30℃,極其適宜發展高山冷涼蔬菜;同時,該縣擁有400多萬畝耕地,平整連片,境內無大型工礦企業,土壤、空氣、水資源無污染,是原農業部認定的“全國153個夏秋蔬菜生產基地縣”之一。
另外,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威寧的蔬菜也小有名氣,不僅在華南、華東、華中等國內市場得到了消費者認可,還走出國門,端上了日本、韓國、越南、阿聯酋等國家居民的餐桌。
今年,威寧規劃建設了40萬畝蔬菜基地,基地分標準化基地和規模化基地兩類,各20萬畝。其中,標準化蔬菜基地布局在以500畝以上壩區為主的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
地還是那塊地,但種法賣法與以往不同。誰在種?威寧引進216家經營主體參與蔬菜產業發展,市場需要什么就種什么,什么賣得好就種什么,部分龍頭企業在華南、華東、華中地區建立銷售渠道,根據銷售情況制訂種植計劃,變以往的“盲目種植”為現在的“有計劃生產”。
農民雖然把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但身份也變了。威寧全力推進“龍頭企業+平臺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運作模式,貧困群眾既是種植工人,更是合作社股東,既有土地租金,還有勞務報酬和利潤分紅,一年可以得到3份收入。
其中,威寧重點打造的7萬畝易地扶貧蔬菜基地,由該縣農業投資公司與3家至5家經營主體成立聯合公司,共同經營管理,成本由縣農投公司承擔70%、經營主體承擔30%,銷售收入統一管理、年終結算,扣除成本后,基地純利潤按照51∶49的比例分成,其中經營主體占51%,縣農投公司占49%,縣農投公司所得利潤的81.6%將分給貧困戶。
剩余標準化蔬菜基地則由威寧縣財政統一完善水、電、路基礎設施,由鄉(鎮、街道)落實經營主體承接種植,吸納當地群眾務工;年終經營主體返還土地流轉費,并另按照每畝200元的標準給貧困戶分紅。
據威寧縣農業農村部門測算,該縣40萬畝蔬菜基地可帶動13.56萬戶56.7萬名群眾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群眾4.69萬戶19.7萬人。除了蔬菜之外,威寧今年還規劃種植了200萬畝馬鈴薯、45萬畝中藥材,新增38.66萬畝經果林,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山地農業發展之路漸次成形。
在威寧縣五里崗街道白巖社區,群眾正在采收白蘿卜。 陳武帥攝(中經視覺)
干部下沉補“短板”
不留死角保脫貧
3月下旬,威寧縣委辦公室副主任李強與4名同事組成“扶貧督戰隊”進駐該縣龍場鎮干河村。
“我們的主要工作是走訪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看已經脫貧的是不是真的能脫貧,幫還未脫貧的找到原因、找到解決辦法。”李強告訴記者,為了能與群眾見面,他們往往晚上九十點才能吃上晚飯,“回不了家是常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翻閱李強等人攜帶的筆記本,發現密密麻麻地記滿了走訪群眾的情況,家里幾口人、幾畝地,種的什么,收入來源有哪些,記錄得一清二楚。“住到村里,就要對每一家每一戶的情況都心中有數。”李強說。
今年初,威寧縣根據中央和貴州省的安排部署,從縣直單位抽調80%的干部成立35個督戰隊下沉到基層一線,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和攻堅“短板”,開展“百日攻堅”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大督查行動,對群眾安全住房、飲水工程、合作醫療、產業發展等進行排查走訪,確保脫貧成果。
威寧縣要求,一般干部每月工作、吃住在村不少于25天,科級干部不少于20天,縣級干部每月工作、吃住在鄉鎮(村)不少于10天。截至目前,已有7178名縣直干部下沉到村開展“百日攻堅”行動。
李強告訴記者,督戰隊有發現問題、督促整改的責任,更多的還是充當“戰斗員”角色,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要立即解決,解決有困難的要及時上報,與業務部門、鄉鎮一起想辦法解決群眾困難。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威寧縣共接到各級掛牌督戰作戰反饋問題共8254戶,已整改7532戶,整改率91.25%。
同時間賽跑、與貧困較量。畢節市委常委、威寧縣委書記肖發君表示:“現在已經進入決戰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每一天都耽擱不起,必須集中力量打好最后的殲滅戰,確保不留死角,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經得起檢驗的合格答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秉澤 牛瑾 王新偉)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9年11月5日拍攝的貴州省荔波縣瑤山民族小學新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下圖為荔波縣瑤山民族小學舊貌(資料照片,荔波縣瑤山瑤族鄉人民政府供圖)。
題:擂鼓催陣戰更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發起最后沖刺 為了滿足就近就地就業需求,新疆策勒縣依托扶貧車間、公益性崗位等多渠道為貧困家庭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新華社貴陽9月29日電 題:千年之渴今朝解——貴州貧困群眾實現“吃水不愁”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水對農業具有“一票否決權”,與水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長順縣水務局局長梁曉成對此體會深刻。
拼版照片的上圖為2019年6月6日拍攝的貴州省晴隆縣三寶街道阿妹戚托小鎮新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下圖為2017年搬遷前的晴隆縣三寶彝族鄉舊貌(無人機照片)。在貴州省威寧縣雄山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就業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何憲超(右二)與其他搬遷戶在他們共建的蔬菜基地里合影(6月17日攝)。
3日,記者從貴州省威寧縣委宣傳部獲悉,經鳥類專家初步認定,不明聲源系一種名為黃腳三趾鶉的鳥類發出。通過提前介入了解,截止目前,針對違法行為人劉某江、虎某江、陳某丹、張某,威寧縣公安局已經分別給予教育訓誡,行政拘留等行政處罰,其余人員的違法情況正在進一步核查中。
近日,貴州畢節。多位市民反映威寧縣秀水鎮山體發出異響,當地官方稱與畢節4.5級地震無關,近期該區不會發生地質災害。7月3日,經核查實為鳥類發出聲響。
近日,社交媒體上瘋傳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秀水鎮堅強村山中“虎嘯龍吟”的視頻系網友杜撰配音,與當地情況不符。目前,威寧縣針對“不明聲響”正組織防震減災、自然資源等部門在現場調查核實,呼吁廣大網友切勿信謠、傳謠。
”今年3月,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么站鎮岔河村貧困戶李啟明有了新營生——在縣城所在地草海鎮中海社區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務工。像這樣的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威寧去年以來集中建設了7萬畝,截至5月中旬已完成種植3.1萬余畝,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6302人。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年燈火盼人歸”,我們要去看看貴州威寧縣的客運站。張吉華(52歲 在浙江義烏務工):我自己,就這樣,這個包包里面,我這么大的年紀也能玩這個智能機了。
今天的《新春走基層》“一年燈火盼人歸”,我們要去看看貴州威寧縣的客運站。這對夫妻的老家在威寧縣海拉鎮花果村的大石頭組,夫妻倆在昆明打工已經有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