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2日11:02 來源:猛犸新聞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王姝
6月22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國家綱要辦)近日正式啟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更好地評估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河南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我國和歐、美等科技先進國家普遍采用的分析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和變化趨勢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經國家統計局批準,自1992年起,我國開展了10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據悉,2020年6月-9月,河南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采取實地面訪與信息化手段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對象為18-69歲,為開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成效的終期評估、制定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規劃提供依據。
根據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分別為2.30%、5.59%、8.04%,呈現快速提升趨勢,位次從全國第22位躍升至第14位,為實現2020年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的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鏈接:《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知識問答》
為做好這次調查工作,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出了《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知識問答》供大家學習參考,并呼吁大家以科學的態度參與和配合此次調查評估,為全面提升公民科學素質,助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1.為什么要開展第十ー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答: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是掌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重要手段,通過調查能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2.什么是“科學素質”?
答:科學素質是指當代人在社會生活中參與科學活動的基本條件。包括掌握科學知識的多少、理解科學思想的深淺、運用科學方法的生熟、擁有科學精神的濃淡、解決科學問題能力的大小。科學素質綜合表現為學習科學的欲望、尊重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行為和創新科學的成效,是人的主體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3.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什么?
答: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科學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一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是指在“了解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方法”“理解科技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三方面都達標的公民。
4.公民科學素質指標是什么?
答:公民科學素質指標( Civic Scientific Literacy,簡稱CSL)是指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數量占總體數量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數表示,它是反映和衡量群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以2018年全國調查結果為例,CSL值為8.47%,即1萬名中國公民中具備科學素質的人數為847人。
5.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的對象是哪些?
答:調查對象為18-69歲的中國公民。
6.科普工作是什么?
答:科學普及簡稱科普,又稱大眾科學或者普及科學,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是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的核心。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7.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場館進行科學素質的提升?
答: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工農業生產園區、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自然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或展覽館、科普畫廊或宣傳欄、科普宣傳車、圖書閱覽室、科技示范點或科普活動站、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等。
8.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途徑有哪些?
答: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了解科技信息,閱讀圖書、報紙、期刊上的關于科學的文章,和親戚、朋友、同事談論有關科學技術的話題,參加與科學技術有關的公共問題的討論或聽證會。
9.公民科學素質發展水平及發展目標是什么?
答:2018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47%,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8.04%;《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中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達到10%。《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9.38%。
10.承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任務的機構和單位有哪些?
答:為做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組織實施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成立了河南省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省長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省科協,領導小組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等30個成員單位組成,各成員單位完成各自領域人群的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并協同配合形成“大科普”的工作格局。
11.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面對第十ー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答:當被抽選為測評的對象時,應該在調查員的引導之下積極配合作答,認真思考、尊重知識、尊重客觀規律,以科學的態度合理作答。
12.提升公民科學素質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答:公民科學素質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國家和民族的發展進步離不開科學素質的提升。提升公民科學素質,能促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能宣傳普及高新技術、綠色發展、健康生活等知識和觀念;能激發大眾創業創新的熱情和潛力,為創新驅動發展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筑牢公民科學素質基礎;能增強國家公民科學素質公共服務能力,從而反推公民科學素質提升。
13.科普工作重點人群有哪些?
答:科普工作重點人群共有4大類,即青少年、農民、城鎮勞動者、領導干部和公務員。
14.為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我省主要有哪些科普活動平臺?
答: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技工作者日、防災減災日、流動科技館巡展、科普大篷車、科技咨詢、培訓、講座、展覽等。
科普大篷車是流動的科技館,是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礎設施,是實施群眾性、社會性和經常性科普活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載體。科普大篷車是流動的科技館,是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基礎設施,是實施群眾性、社會性和經常性科普活動,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重要載體。
6月22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國家綱要辦)近日正式啟動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更好地評估各地區“十三五”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狀況。河南省將和全國同步開展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
據中國科協發布的第十次全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8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8.47%,說明我國公眾的基本科學素養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作者:薛晴 陳會謙(均為河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河北工程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要學習科學知識,養成重視科學、愛好科學的習慣,在疫情面前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要堅守科學精神,養成忠于科學、捍衛科學的習慣,在疫情面前保持自尊自信的心態。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要求中,科學防治是重要內容。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再次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談及科技與人文的關系,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中國科學文化論壇上,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如是說。與會專家表示,當前全球科技發展迅猛,與之相關的人文研究則相對滯后,推進科技與人文良性互動,應重視科學文化的研究,營造良好的科學文化氛圍。
18日,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舉行,會上發起了“科技素養教育提升計劃”。擁有強大科技,就需要無數像屠呦呦那樣的科學家,也需要像華為這樣的科創公司,通過自主創新贏得發展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4月24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代表大會在鄭州開幕。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省委書記王國生出席并講話,省長陳潤兒、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
全省科協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要求,突出聯系、服務、凝聚科技工作者核心任務,著力加強對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領。目前,河南科技智庫已形成院士專家智庫論壇、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科技智庫課題研究、科技工作者建議征集、重點課題研究五大工作抓手,被列入中國科協科技智庫建設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