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鄭州、漯河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官方回應來了!
2020-06-18 17:55

兩天來,不少鄭州居民的微信群傳播一張本地醫院的診斷證明,大致內容為鄭州居民劉某體檢發現新冠IgG抗體陽性,引起了部分人的擔憂。那么,這張診斷證明是真的還是假的?涉及的居民劉某是否具備傳染性?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這位劉先生沒事兒,不是確診,不傳染,大家不用擔心,更不必恐慌。”6月18日上午,所涉醫院相關負責人確認了該診斷證明的真實性。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免疫球蛋白G)抗體一般在感染中后期產生,單純IgG抗體陽性,說明可能既往感染,但已恢復或體內病毒被清除,免疫應答產生的IgG維持時間長,仍存在于血液中而被檢測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及無癥狀感染者的主要判定依據是核酸檢測,血清抗體檢測一般作為篩查輔助技術,不單獨作為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診斷依據。”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IgG抗體陽性且第一次核酸陰性,需要間隔24小時再次對其核酸檢測。若檢測結果繼續陰性,說明感染過并獲得一定免疫保護,根據近期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未發現此類人群具有傳染性。

該負責人介紹說,經了解,劉先生之前并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不是無癥狀感染者。因此,他有可能是以前接觸過病毒,但是免疫力比較強,病毒被消滅了,所以產生了單純IgG抗體陽性,“劉先生的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無發熱、咳嗽等異常癥狀,所以不具有傳染性,可以正常工作、生活。”

6月17日晚,“郾城區出現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在網絡不脛而走,一些微信公眾號、微博進行轉發,引發漯河市民關注。
18日上午,記者采訪了漯河市郾城區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信息為謠言。
經郾城區教育局調査,6月17日晚,郾城一小學一名一年級班主任,因班上幾名學生經常不按學校要求戴口罩,在此次北京地區疫情出現反彈后,為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未經學校核實批準,私自在該校班級家長微信群里,發送了“郾城區出現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病例”的不實信息,家長轉發了該信息,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該事件出來后,郾城區教育局高度重視,派專人于18日早上到該小學進行調查,責令該校立即召開會議,澄清事實,糾正錯誤,責成涉事老師立即通過家長微信群糾正錯誤信息,阻斷傳播途徑,并且向家長賠禮道歉。
郾城區教育局還通過校長工作群對該不實信息進行辟謠,要求全區教職工提高政治站位,不信謠、不傳謠,否則將嚴肅追究責任。
不信謠
不傳謠
不造謠
(河南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