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18:43 來源:河南衛視
大漠,狂沙。
電影《東邪西毒》里沙漠的取景地就是這里,中國第四大沙漠----毛烏素沙漠。
如今,這片形成于唐、存在了上千年的大沙漠,已經快被陜西人民“干”掉了。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即將被“消滅”的沙漠,這些年毛烏素沙漠發生了什么?
01. 可怕的毛烏素沙漠
毛烏素沙漠總面積4.2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丹麥一個國家的面積。
魏晉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水草豐茂的大草原。自唐代起至明清,經過成百上千年演變、氣候變遷,毛烏素地區逐漸變成茫茫大漠。
解放初期,流沙吞沒農田牧場120萬畝,6個城鎮、412個村莊被風沙侵襲壓埋。每年因水土流失輸入黃河泥沙高達5.3億噸,占中上游入黃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在這里,沙塵暴是一種常見的天氣,“黃沙蔽日”不是形容詞。
村莊、農田,分分鐘可以被黃沙吞沒;一出門,分分鐘讓你灰頭土臉。
沙塵暴還會蔓延到北京、上海、天津甚至南京,沙漠化這把利劍,指向每個中國人的咽喉。
很多人清楚記得被黃沙支配的恐懼。
02. 永別了,毛烏素沙漠
曾經的“生命禁區”,成了史上最“慘”沙漠。如今,這片存在了上千年的大沙漠,幾乎全部從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綠洲!
來看看這個人類奇跡吧。
03. 致敬!中國治沙英雄
這一切,都得益于中國人的一項特殊技能——種樹。
新中國成立后,當地民眾一代又一代人植綠大漠,演繹了可歌可泣的治沙壯舉。一種就是70年。共計種下2700萬棵樹。
如果把這些樹按1米的株距排開,足足可繞赤道54圈!
治沙隊在堆子梁小灘村拉土壓沙(資料照片)。圖片來源:陜西省林業局
1974年5月14日,54名平均年齡只有18歲的女民兵組成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在14任連長的帶領下,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5條。
1984年初,國家鼓勵個人承包治沙,石光銀成為榆林個人承包治沙造林的第一人。他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民股份治沙公司,把治沙與致富緊密結合起來。
1986年春天,20歲的殷玉珍用打工掙的錢換回600棵樹苗種下,最后只活了不到10棵,但她沒有放棄,堅持種樹30年。
全國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治沙11萬畝,使不毛之地變成了“人造綠洲”。記者問她為什么非得治沙,她說:沒有別的路,必須治沙!
退休的阿拉善盟政協原主席蘇和返回故鄉額濟納旗植樹造林,治理沙漠。至2015年,蘇和已經在黑城種了11年樹,治理沙漠3500畝。
2002年春天,治沙英雄張應龍在毛烏素沙漠腹地承包了一塊42.8萬畝的荒沙。至2019年,張應龍把所承包荒沙的植被覆蓋率由最初的3%提高到70%,完成治沙管護輻射面積達到約50萬畝,栽植各種樹木2500萬株。
治沙英雄王友德他帶領干部職工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在毛烏素沙地邊緣筑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
1955年,甘肅民勤宋和村19歲的石述柱組建了村里的青年團員治沙突擊隊,插風墻、種紅柳、植沙棘、栽白楊。他對傳統固身削頂的治沙方法進行了改進和補充,得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肯定,稱之為“宋和樣板”,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將其命名為“民勤模式”。
這個成就震驚了世界。
聯合國治理荒漠化組織的總干事給我們點贊:“毛烏素沙漠治理實踐,做出了讓世界向中國致敬的事。”
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25%以上來自中國,中國對全球綠化增量的貢獻比居全球首位。
中國人用雙手、用青春染綠了沙漠。一個坑一個坑固沙,一鏟子一鏟子種樹,這才是真正的環保。
2020年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請記住這些平凡英雄。這一代又一代致力于讓荒漠變綠的治沙種樹人!
編輯丨時時 主管丨龍濤 李想 監制丨姚瑋
來源:河南衛視
橫亙陜西、內蒙古、寧夏三地的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內蒙古治理毛烏素沙地從未止步,上個世紀80年代人們在沙窩里種樹。烏審旗烏蘭陶勒蓋國有林場成立于1975年,它像是散布在毛烏素沙漠腹地的“綠色精靈”,為農牧民提供苗木草種,傳授治沙經驗。
我們比往常更期待綠色、期待生命、期待希望。毛烏素沙漠綠了。一片片土地更蔥郁。或是低碳出行減少碳排放。都是在呵護生命的綠色。(圖/文 任夢雅 趙丹)
在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偏遠的東灣護林點,黨員吳敬忠一住就是5年。它覺得這面墻在時時提醒自己不忘老一輩治沙人治理毛烏素沙漠的“初心”,激勵自己守好前輩留下的這片林,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本期,我們走近“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看其帶領職工有效阻止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寶貴經驗。” 30多年,他們憑著“寧肯掉下十斤肉,不讓生態落了后”的拼勁,有效控制流沙100萬余畝,庇護了引黃灌溉區的萬頃良田,也逼退了沙漠2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