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2日17:56 來源:《紅旗文稿》2020/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始終從中華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優秀傳統文化,從國家戰略資源的高度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從推動中華民族現代化進程的角度創新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底蘊和深刻內涵,將其運用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對于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極為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這全面深刻地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發展的歷史軌跡。其中,“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論述,則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厚歷史淵源具有獨創性意義的重大表述。
中華民族的先祖們,在幾千年前大禹治水的壯舉中就最先領略了部族聯合、萬眾一心的偉力??鬃油瞥纭按蟮乐幸?、天下為公”;孟子渴望建立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中國人拼搏奮斗的精神坐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銘刻于中國人的心底……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正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英勇奮斗、流血犧牲,矢志不渝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就是中國人民在近代以來選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歷史淵源。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和理想,始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任何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割裂與歷史的聯系,都有深厚的文化動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币虼?,他十分重視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斗爭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4年9月,在出席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p>
習近平總書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創造的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列為我們必須堅持和弘揚的文化根基,將其上升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這深刻地啟示我們,在當代中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既加快發展又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內在要求,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證。
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著述中,我們能夠深切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博大的中華文化底蘊、厚重的中華文化品格、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這為我們指明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方向。
剛健有為的奮斗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內在的民族品格,也是中華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強調要激發全民族的奮斗精神。他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辈晃菲D險、不懈奮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與生俱來的文化基因。他把“敢于擔當”作為評價黨員和干部的基本標準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剛健有為民族品格的當代體現。從根本上講,“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
敏而善思的學習精神。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習的作用,他曾經引用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來要求黨員干部要做學習上的“樂之者”。他強調“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所謂“樂之者”就是“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如今,廣大黨員干部帶頭學習、全民積極學習的良好社會風氣正在形成。
心系天下的人民情懷。中國共產黨以天下為己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真正傳承和踐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民為本”思想的政黨。在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論述中,引用最多的古語古訓就是關于民心民情民生的內容。他告誡黨員干部“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莫忘“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他常常惦記的是“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他以“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警醒全黨時時刻刻都要牢記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正是這些滲透于我們血脈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塑造了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光輝形象。
以德為先的做人風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來都注重個人修為,特別是官員的官德修養。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領導干部要以修身為本,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他以管仲名言“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講個人修為與國家存亡的重大關系。他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青年學生共勉。他反復警示各級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還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懲治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贏得了黨心民心。
高度自覺的文化自信。正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磅礴的文化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強調:“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發揮越來越大的國際影響力。在這樣的形勢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為,首先要堅定并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薄爸v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p>
中華文明5000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深深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善于運用中華文明的獨特成就來激發我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特別善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來影響世界人民。他指出:“在每一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留下了無數不朽作品。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共同鑄就了燦爛的中國文藝歷史星河?!薄爸腥A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p>
習近平總書記在許多國際場合,都運用中華文化的獨特話語和文明成果來闡述我們的重大政策,越來越多地贏得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尊重。針對西方炮制的所謂“中國威脅論”,他以無可辯駁的史實說明中華民族從來都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肮磐駚?,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彼岢龅摹耙粠б宦贰背h,也是借用了“絲綢之路”的歷史佳話,把中華民族睦鄰友邦、互利共贏、促進文明發展和交流的歷史傳統發揚光大,讓千年絲路的悠悠駝鈴,化為風馳電掣的中歐班列,為當代世界提供了一條完全不同于西方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國際合作新途徑。2015年3月,他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的主旨演講中引用了中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名言“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以博大悠遠的東方智慧來說明“不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要促進不同文明不同發展模式交流對話,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交流互鑒中共同發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習近平總書記正是以這些形象生動、深蘊中華文化內涵的語言,向世界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正確地認識中國,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我們要時刻銘記、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ㄗ髡撸褐袊嗣翊髮W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前排左二)、張定宇(前排右一)、陳薇(前排左一)頒授勛章獎章。
追夢新時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必須做好“傳承”“創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聯網+”時代,借助網絡、手機等載體對鄉賢文化、村規校訓、優秀家風、傳統民俗等進行創造性轉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動能將更加強勁。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志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山東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國家至上的大局意識、公而忘私的高尚境界、同舟共濟的美好品質,成為一代代齊魯兒女的人生追求。中幾友好醫院院長桑迪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為幾內亞防控疫情提供無私援助,期待學習借鑒中方抗疫經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習近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筑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
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這里所說的重要經驗和深刻啟示,包括對中國抗疫的社會根基與文化底蘊的深化認識。我們經受住疫情考驗,步入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獨特的制度優勢是堅強支撐和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