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1日19:45 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兩名游客在贛州市章貢區的一家生態農業園內游玩。
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寧夏賀蘭縣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園,了解當地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加強賀蘭山生態保護等情況。賀蘭山地跨寧夏、內蒙古兩個自治區,對于寧夏、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至關重要。而山腳下的這兩個特色田園綜合體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既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增收,也實現了良好的生態收益,讓當地老百姓吃上了“綠色飯”。習近平在考察中看山看水、看田看園,充分體現他對生態扶貧的看重,展現中國堅定綠色發展的信心。
當今世界,消除貧困和保護環境是世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兩大核心問題。然而,從現實中來看,生態環境和人民增收往往存在著許多矛盾。要么為了發展開山毀林、污染河流,引發空氣污染、水土流水等嚴重生態危機,最終“竭澤而漁”;要么一味強調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忽視老百姓的生活問題,甚至導致致貧返貧的現象。
破除“生態返貧”怪圈,實現生態保護和脫貧致富良性循環,中國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將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生態扶貧模式。通過實施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大力發展生態產業等,加大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支持力度,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中國走出了一條保生態和促增收的精準扶貧之路。
中國森林草原區、生態脆弱區、深度貧困等地區高度耦合,這些地區不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戰場。為破解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兩難,讓綠色釋放更多紅利,中國積極探索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雙贏”新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態扶貧被納入“五個一批”扶貧工作中,政策上給予了許多傾斜支持。
2016年以來,中國在中西部22個省份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新增退耕還林還草任務全部安排給貧困地區,重點地區貧困戶戶均獲得財產性收入9000元。中央資金累計安排140億元,在貧困地區選聘1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老百姓在生態保護中既得到了合理生態補償,也拓寬了增收渠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為讓更多貧困老百姓吃上“綠色飯”,受益穩定且持久,許多貧困地區因地制宜挖掘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產業。截至目前,中國首批認定國家森林鄉村7586個,依托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貧困戶達35萬戶,年戶均增收3500元。全國新組建了2.1萬個生態扶貧專業合作社,吸納120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保護工程建設。依靠生態旅游、現代生態農業等特色產業,生態扶貧帶動中國4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綠水青山真正成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中國探索出來的生態扶貧的思路和做法,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對全球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破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孟慶川)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12月3日至4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市桐柏縣、新野縣、南召縣、方城縣調研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征求意見建議。在桐柏縣博源集團,王國生查看企業生產經營,與技術人員交流,了解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指出要千方百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營造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良好生態。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黃河流域黨校學習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理論研討會舉行 王國生向中央黨校、國家相關部委、黃委會和黃河流域兄弟省區長期以來對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要求。需要看到的是,我們更好實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的目標,要采取多方面務實管用的保障舉措,優化相應的公共經濟領域的責權利配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