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9日20:1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喬治·弗洛伊德之死”點燃了全球抗議“種族歧視”的浪潮,在這些抗議的人群中,很多非洲裔美國人都表示自己在生活中曾親身遭受過歧視和不公。
他們說,這次警察對非洲裔的暴力行為喚起了他們很多痛苦的記憶,這也是為什么他們一定要站出來聲援弗洛伊德、反抗暴力執法和種族歧視。
科勒曼:從警察到抗議者
55歲的科勒曼曾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一名警官,非洲裔青年羅德尼·金遭4名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涉案警察卻被判無罪,1992年4月底,洛杉磯由此爆發大規模的反種族歧視的抗議,當時科勒曼作為一名警官,站在了抗議者的對立面,而28年后的今天,她站到了抗議的人群之中。
美國洛杉磯前警官 科勒曼:我曾是一名擁有15年警齡的警官,在1992年的洛杉磯,我站在了反種族歧視抗議者的對立面,而如今,我卻是一名正義的抗議者,因為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公,它從來都沒有改變過。
雖然從事警察的職業,但科勒曼坦言,自己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都因膚色遭遇過種族歧視。
美國洛杉磯前警官 科勒曼:有一次,我只是開車恰巧經過一個白人社區,卻莫名其妙被警察攔下要我靠邊停車,我在日常生活中常遭遇種族歧視。如果我去一家商店,就會自動被懷疑是偷盜者,作為一名非洲裔美國人,天天經歷如此。每天當你醒來,你就會恐懼在開車的時候,會不會隨時被警察叫停,或者在日常購物的時候遭遇歧視,這種恐懼感不是偶爾存在的,這是大多數非洲裔美國人每天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狀態。
布雷德福:種族歧視與我的人生如影隨形
和科勒曼一樣,在“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事件發生后,在西班牙教授英語的美國小伙布雷德福也走上馬德里街頭,和抗議人群一起高呼口號。他說,作為一名非洲裔美國人,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的種族歧視如影隨形,如今他要努力作出改變。
教師 布雷德福:我出生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那里有美國最黑暗的種族主義歷史。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校、在工作上處處都能感受到歧視,我認為這是我們應該解決的主要問題。我是一名教師,在學校看到類似的歧視現象后,我都會試著去糾正我的學生讓他們意識到,比種族主義更好的方式就是反對種族歧視。
(編輯 王鶴翔)
6 月 5 日,人們手持寫有“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的橫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洛斯阿爾托斯參加抗議活動 更具挑戰、更為頑固的則是結構性種族主義,它表現在美國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的諸多方面。
美國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經持續數月,各類沖突也不斷發生。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雷厄姆也發生了警察與抗議者沖突的事件。報道稱,當天至少有8名抗議者遭警方逮捕,其中包括一名媒體工作者。
當地時間28日晚,美國費城警察槍殺非洲裔男子沃爾特·華萊士引發的反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執法抗議活動在費城進入第三天。這份研究報告還發現,在753起受害者沒有攜帶任何武器的警察槍擊致死案中,非洲裔被槍殺的比例是白人的3.18倍。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紀事》網絡雜志近日刊登的一篇文章引發網絡熱議。文章呼吁,人們在談及一些偉大的古典音樂家時,應稱呼他們的全名,否則就是“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
當地時間10月21日,特朗普總統提名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艾米·康尼·巴雷特在回答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提問時,拒絕回答了有關美國是否存在“系統性種族歧視”的問題。△《大西洋月刊》報道,美國著名高校普林斯頓大學的300余名教職員工聯名上書,批評校長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魯伯“冷漠無視了校內種族歧視的惡劣影響”
1995年10月16日,眾多非洲裔美國人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廣場,呼吁非洲裔美國人加強凝聚力,通過自身的努力來對抗社會中存在的不公。今年是該活動25周年,今年因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身亡,美國多地掀起曠日持久的抗議種族歧視的浪潮,因此今年的紀念活動尤其受到關注。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副州長費特曼的妻子名叫吉塞勒,來自巴西,是一名拉丁裔美國人。吉塞勒在采訪時表示,自己當時去商店購物結賬時,這名白人女子就開始騷擾她并對她大喊“你是個黑鬼”。
今年5月25日,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在全美范圍內引發了一系列反對警察暴力執法、反對系統性種族歧視的抗議示威活動,至今仍未平息。有美國民權領袖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這名非洲裔孕婦當時有拒捕的行為,這是堪薩斯城警方暴力對待非洲裔的又一案例。
10月1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多個非政府組織代表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些西方國家針對非洲人后裔等少數族裔的歧視進一步加劇。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5次會議1日舉行反種族主義議題一般性辯論。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和各國代表紛紛譴責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強調國際社會應加緊落實《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切實保障非洲人后裔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