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6日20:3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解碼民法典】
作者:周悅麗(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法學部副主任、教授)
民法典是一部凝聚了幾代立法者心血和汗水、承載著億萬國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法典。法典第一條開宗明義確立立法目的,即“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可以說,從民法典的立法目的到法律原則再到具體條文,民法典浸潤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承載著引導規范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使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法精神高度契合
中共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強調,力爭經過5到10年時間,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與上述規劃中明確的“以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等為基本導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這一任務最為緊密。民法所彰顯的平等、公平、意思自治、誠信、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凝聚的價值觀念高度契合,是最能反映國人對核心價值認知的“最大公約數”。
民法典遵循科學立法的原則,以立法目的為指引,以原則與規則相結合的方式,將與民法精神、理念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法典之中。民法典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就是“文明”“和諧”價值觀入法的體現,是綠色原則在總則編的具體呈現。其后,物權、合同、侵權各編中,又分別設計了相應的規則,如第286條關于業主行為的要求(“應當符合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要求”),第326條關于用益物權人的義務性規定(“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第619條關于出賣人義務的規定(“應當采取足以保護標的物且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包裝方式”)等。應當說,回應工業文明帶來的生態破壞、環境危機、資源緊張,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通過一般規定加具體規則的方式,民法典將綠色發展、環境保護納入制度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鐫刻時代烙印、體現中國特色
民主立法既有助于立法科學化的實現,也有利于讓形成的制度規范被認可、被信仰、被遵守。民主立法強調法的邏輯起點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其所要求的重點在于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法,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應當充分傾聽民意、凝聚民智。作為社會層面價值取向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與公民個人價值準則的“誠信”“友善”等價值取向,均較充分地體現在民法典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不是反映哪些人或哪類人的主觀意愿,而是要讓民法典的精神、原則和制度規范打上時代烙印、體現中國特色。民法典第184條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具體規則制度層面最生動的體現。該條明確,“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充分回應了國人對一段時期以來“好人難當”“英雄流血又流淚”等不良社會現象的關切,是弘揚助人為樂、匡扶正義、見義勇為等核心價值的重要制度設計。民法典第185條加強對英雄烈士人格權益保護,有效回應了解構歷史、虛化事實、污名化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等行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明確“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該法條對于英雄烈士人格權益的保護,維護的是以民族記憶、民族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共同凝聚的社會公共利益。
民法典有8個條文涉及對公序良俗的規范,既體現了法律對秩序的維護,更是國人的價值共識。“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在上述一般性原則和效力規定基礎上,民法典分編回應社會現實,作出了一些具體性規定。如民法典既賦予民事主體在姓名權上的充分自由,同時又以公序良俗加以必要限制,體現出民法溫情下不乏必要的嚴厲。
民法典這樣的制度設計還有很多,例如增加“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規定,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婚姻家庭中的引領導向作用。增加協議離婚冷靜期制度,有助于激發對婚姻家庭的責任心,引導形成良好的婚姻家庭觀。另外還有取消公證遺囑、增加被繼承人寬宥制度、擴大法定繼承人范圍等,都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序入法的立法追求。
法律體現鮮明的價值導向,直接影響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和自覺踐行。民法典立足中國國情,明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生動實踐。隨著法典的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與民法精神更好同頻共振,共同筑起人民權利的大廈,保障我們每一個人自由和有尊嚴地生活。
《光明日報》( 2020年06月06日 07版)
民法典總則編專設“監護”一節,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了家庭監護職責、國家監護制度。檢察機關要把貫徹實施民法典與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機貫通銜接,緊密結合持續落實“一號檢察建議”,更好促進未成年人保護綜合治理。
據今年5月報道,南京市建鄴區莫愁湖街道長虹路的路邊公廁就安裝了人臉識別取紙設備。據新華社,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人臉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著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
12月4日,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揭曉,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檢委會專職委員章春燕獲得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稱號。CCTV2020年度法治人物評選暨頒獎禮活動由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主辦,本次評選委員會成員由各部委評委代表、法學專家評委代表、媒體評委代表和律師評委代表組成。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關“離婚冷靜期”的熱議備受關注。” 針對公眾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楊宗濤回應,民法典關于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只適用于協議離婚。
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近日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了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了“冷靜期”。針對社會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民政部4日回應:“冷靜期”只適用于夫妻雙方自愿的協議離婚,對于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離婚并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今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據介紹,今年是全國第三個憲法活動周,時間為11月30日至12月6日,活動周期間,河南省將通過組織開展旁聽庭審活動,開展憲法、民法典知識競賽等活動,重點宣傳憲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
明年1月1日,民法典即將實施,民政部出臺相關通知對婚姻登記程序作出調整。王金華介紹,根據現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為“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
在多地試點之后,離婚冷靜期制度下月起將在全國鋪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關注離婚權、離婚自由,折射出公民法治觀念的進步,但圍繞離婚冷靜期的一些過度、跑偏解讀,也有必要澄清。
自2021年1月1日起,新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這五個步驟: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離婚冷靜期并沒有違背“離婚自由”的原則,他只是為沖動離婚開了一副“后悔藥”,而非對婚姻自由增加了一道“枷鎖”。
活動期間,我省將以“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為主題,開展旁聽庭審活動、憲法和民法典知識競賽等主場活動和主題活動,重點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民法典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等。活動當天,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被授牌成為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