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6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斗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要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在兩條戰線同時開展抗疫斗爭,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我們統籌運用綜合國力,緊緊依靠科技進步,打響科技突擊戰,不到一周時間就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并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及時推出多種檢測試劑產品,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多條技術路線的疫苗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最近在武漢只用了19天時間就完成近990萬人的集中核酸檢測,健康碼、紅外測溫儀、醫護助理機器人、5G遠程會診等數字技術的運用,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科研、臨床、防控一線相互協同,產學研各方緊密配合,為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正如《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所說:中國醫生和科學家作出了最為杰出的貢獻。
人類終將戰勝疫情,但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對人類來說不會是最后一次。“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戰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強化科技支撐。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統籌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平。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及時有效捕獲信息,及時采取應對舉措。研究建立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后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平時準備好應急行動指南,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要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加快推進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領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國家重點科研體系,布局一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的需要和呼喚,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時代聲音。”堅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等重大民生問題,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給,強化公共衛生體系的科技支撐,就一定能讓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更放心的食品藥品,讓人民的日子更加美好。
11月9日,武漢首臺移動式核酸檢測車下線,并交付給武漢市江夏區疾控中心用于疫情常態化防控。移動式核酸檢測車。移動式核酸檢測車內部。移動式核酸檢測車內部。
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丹麥、美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6個國家已報告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丹麥政府4日宣布,在丹麥養殖貂身上發現的一個新冠病毒變種已傳給12人,政府將組織宰殺丹麥所有養殖貂。
針對公眾關心的新冠疫苗產能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表示,我國疫苗的產能今年底能達到6.1億劑。其他技術路線的產能也在同步推進,預計到今年年底我國疫苗的年產能能達到6.1億劑,明年產能會在此基礎上繼續擴大,切實保證我國以及全球其他國家對中國新冠疫苗的需求。
十五號主席令說,《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于2020年10月1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提請審議 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制度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昨天(13日)提交審議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此次提交審議的修訂草案強化了公共衛生安全與生態安全并重的理念。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類福祉和未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地球生命共同體的血脈和根基。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8月5日披露,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已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生物安全聯合檢查,具備了使用條件。不僅如此,中國生物的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高等級生物安全設施及配套實驗室綜合體,也于7月底達到交付使用條件,并將力爭盡快具備生產條件。
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的召開伴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成績,復工復產持續推進。
國家生物安全是事關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大事。”推動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構建維護國家生物安全的政策、路徑和舉措,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對于確保人民生命健康、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現實價值。裝備技術保障對于維護國家生物安全防控和治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國家生物安全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報道6月2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病所)和中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I/II期臨床揭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