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31日18:1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要激活“地攤經濟”“馬路經濟”活力的建議。而在兩會前,我國不少城市已經開始為“馬路經濟”“地攤經濟”松綁。這些城市的做法無一例外受到了好評,除了帶動大量人口就業,人們也感慨城市的煙火氣終于回來了。
四川成都:“地攤經濟”復蘇 帶動10萬人就業
城市煙火氣,最撫凡人心。中午時分,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上的這家川菜館已經客滿,外面還排起了隊。
眼前的熱鬧場景讓人很難想象,這家小店不久前還面臨倒閉的困境。由于疫情防控需要,當時店里的18張桌子壓縮成了9張。
今年3月,成都市出臺文件,允許商家在不影響交通、不占用盲道、不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情況下,可以擺攤設點、占道經營,文成霞的餐廳把桌子擺到了店門口,經營面積擴大了近一倍。
為“地攤經濟”松綁兩個多月來,成都市設置臨時占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748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17891個。而效果也顯而易見,成都增加了10萬多個就業崗位。而且“地攤經濟”還成為店鋪經濟的補充,帶動成都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
四川巴中:開辟小百貨一條街 商販重新有收入
在四川巴中,城管部門設置了14個夜市攤區,允許商戶擺地攤、臨時占道經營。藍灣國際廣場附近的土星街被開辟成小百貨一條街,很多商販重新有了收入來源。
5月以來,僅巴中市中心城區攤點就達到了600多個,實現了1900多人的靈活就業。
山東濟南:整合小夜市 打造夜市經濟新樣板
在山東濟南,這處占地80多畝的夜市是濟南市在舊廠房基礎上,整合城區眾多雜亂無序的小夜市之后重新打造的夜經濟新樣板。1100多個攤位吸引了大批小商戶入駐。
濟南環聯夜市管理部工作人員 馬云鵬:我們夜市可以給近5000人提供就業崗位,平常的客流量可以達到兩到三萬,到了周末、節假日的時候可以突破五萬。
行走三明丨在沙縣小吃中央廚房,走向全國的蒸餃是如何生產的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以來線上消費迎來發展新機遇,在線醫療、智能體育、線上教育等線上服務蓬勃發展,但同時線下密接式消費受到深度抑制。□ 在系列提振消費“組合拳”和假日經濟的作用下,線下消費市場加快復蘇,夜間經濟被“點亮”,餐飲店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
“加”——充實復工復產隊伍 在六安市舒城縣杭埠工業園區,記者見到園區入口處貼著兩張顯眼的招工啟事,上面顯示安徽精卓光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優先招聘作業員、檢驗員、儲備技術員。了解到這一情況,舒城縣委、縣政府立即行動,構建政府幫招工作機制,將園區重點企業招工任務分解到各鄉鎮。
億萬游客之所以能夠盡享假期,是因為有無數勞動者堅守在崗位,用專業精神和職業素養支撐著各行各業有序運轉。萬家燈火、山河秀美、經濟復蘇,每個勞動者都在用汗水為民族復興貢獻著力量。
“雙節”假期,多地結合自身特色打造迷人夜景,并推出系列活動,游客們觀夜景、賞民俗、品美食,體驗多彩夜晚生活。美食一條街上,湖南的臭豆腐、重慶的酸辣粉,還有本地的傳統美食,各色美食香氣四溢,讓老街煥發出新的活力。
雙節假期,多地結合自身特色打造迷人美景和夜景。
今天,是雙節假期的最后一天,利用8天小長假回家或者旅行的人們紛紛踏上返程之旅,回歸生活的常規軌道。如今,中國已多個月未發現本地傳播的有癥狀病例,但人們的假期依然體現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新習慣。
要知道,全國有8000多萬家小店,帶動就業約2億人。疫情期間,小店受沖擊不小。城市經濟的“毛細血管”暢通活絡起來,就業機會更多,中國經濟彈性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嗯,小店經濟,大有作為!
在這個金秋時節里,中國人收獲的不僅是屬于2020年的豐收,更是戰勝疫情的自信,面對世界風云變化,我們擁有了被現實錘煉過的篤定。先苦后甜,先勞后逸,中國人有資格在這個金秋里盡情歡笑,因為我們付出,我們得到。
鄭芳 攝)諸暨市江新社區為居民開辦了“江大姐公益課堂”,居民在這里可以學到烘焙、編織等手藝。(央視網 鄭芳 攝)南昌市高新區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開設的“紅色驛站”,成了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