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12:31 來源:經濟日報
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正加快復蘇與改善。艱難時刻,中國產業鏈沒有“掉鏈子”。這體現了我國產業鏈的穩定和韌性,這很大程度上源自我國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門類,大大增強了產業鏈各個環節維持自身系統穩定、防止斷裂和抗沖擊的能力。關于“如何優化穩定產業鏈”這也成為很多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回應經濟熱點,凝聚發展信心,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于5月27日推出“代表委員云訪談”欄目,特別邀請十位2020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共同探討如何優化穩定產業鏈相關問題。
優化穩定產業鏈,破“難點”除“痛點”疏“堵點”
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可控度高、可追溯性強。上中下游各個環節之間、不同產品之間能夠實現有機協同協調合作,極大增加了生產以及流通過程中的穩定性。
全國人大代表、明陽集團董事長張傳衛認為,“我們的制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制造業,是作為實體經濟的臺柱子。如何保產業鏈、供應鏈,這是一個重大課題。”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優化穩定產業鏈要充分抓住產業鏈重構機遇,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提高創新能力。
疫情暴發后,產業鏈上下游迅速動起來,復工、擴產、轉產、跨界,各企業互相補缺配合聯動,防疫物資產能迅速躍升。我國口罩日產量從1月底的1000萬只提升到如今的數億只,同時我國還向國外緊急提供了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量防疫物資,正是有韌性的產業鏈支撐了這樣的“中國速度”。
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表示,疫情是一次考驗,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站在制造業的角度上,我們加大創新力、加大技術研發來滿足新環境下的市場需求,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從企業自身來看,還要看國家的需要。
優化穩定產業鏈,首先要破“難點”、除“痛點”、疏“堵點”,千方百計為復工復產達產創造有利條件,努力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循環,為經濟恢復提供有力保障。全國上下同心協力,重塑產業鏈,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復工達產。
向智能化升級,鞏固產業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疫情正成為中國制造“產業躍遷”的加速器。疫情打破了正常的社會運行方式,為智能科技的運用帶來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也讓全社會認識到加快推動中國制造智能化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總裁周云杰也表示,“產業鏈是每一個企業要面臨的挑戰,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案,我想應該是利用數字化來解決企業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問題,最好的載體就是工業互聯網。”
回顧抗疫和復工復產的過程,工業互聯網應用為企業復產達產起到關鍵作用。應防疫之需,浪潮智能工廠僅用一天時間就恢復生產,提供用于國家調度的服務器等信息化產品;新鳳鳴集團所屬的化纖行業雖然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然而由于已上馬14類近800臺機器人,覆蓋供熱、檢測等關鍵環節,2月底就基本恢復生產。這充分說明企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我國制造能力雖然強大,但也面臨人員、環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壓力,需要不斷推動優化升級,再造基礎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個中國制造未來的方向是智能制造,就是怎么提高制造的效率,怎么改進制造的質量,我覺得是整個制造業的頭等課題。”
全國政協委員、銀泰集團董事長沈國軍也表示,這次疫情為所有企業敲響警鐘,未來在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必須要去思考企業怎么樣提高整個生產鏈的數字化。
優化穩定產業鏈,著眼全球上下聯動
“必須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要以自主可控,開放合作、安全高效作為目標,發揮我們國家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一種新發展格局。”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是這樣認為的。
重點領域先行、龍頭企業帶動,不僅是推動復工復產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國重塑產業鏈優勢,加快技術創新突破,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的必然選擇。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介紹,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當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目前中國的產品質量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種領域里面實現了領跑。她認為,各行各業都要提高投資的效率和效益,要問預期、問投資、問外資,通過有效的投資推動了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完善中國現有的工業體系,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我們的效率。
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也非常關注中國制造和全球產業鏈的關系,他表示:“我認為中國產業要改革,中國產業要改變自己的全球化經營的模式。要從在中國制造產品銷售到全球的世界工廠,轉型到在全球建立自己的產業鏈。”
穩定優化中國產業供應鏈對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意義非凡。過去20年,中國逐漸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中國制造”擁有獨特優勢,超大的市場規模、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完備的基礎設施也是我國維護全球產業鏈穩定的底氣所在。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2020年9月,東風汽車制造的首批5G無人駕駛集裝卡車正式交付,并在CSP廈門遠海碼頭現場開啟編組運營測試;2020年9月,東風汽車制造的首批5G無人駕駛集裝卡車正式交付,并在CSP廈門遠海碼頭現場開啟編組運營測試;
近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莫榮研究團隊發布的一項研究成果認為,目前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總體有限。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從短期看,人工智能對就業總量影響相對溫和,結構影響重于數量影響,但就業結構性矛盾處于上升通道,潛在的技術性失業風險在增加。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國內制造業自動化替代崗位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2020年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超過5.6億,電商直播用戶規模超過3億,短視頻用戶超8億…… 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研究院發布《中國視頻社會化趨勢報告(2020)》。基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等因素的驅動,在經歷了“影視視頻時代”“網絡視頻時代”之后,我們正在加速進入一個全新的“視頻社會化時代”。
周建軍表示,5G與具體行業相結合,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優化勞動力分配,同時為勞動者提供更強有力的保護。周建軍說,相信隨著5G應用規模的擴大和應用場景的豐富,5G模組的數量將很快達到甚至超過4G模組的水平,“我們也預測,5G模組價格將很快降低至100美元左右”。
“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極地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成功交付,“藍鯨1號”首次成功開采可燃冰,全球最大集裝箱船順利下水……過去5年,我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捷報頻傳。
我軍要實現現代化、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站立新軍事革命的潮頭,加快推進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新華社發 智能化代表先進戰斗力,是未來軍隊建設和戰爭的發展方向,是加快“三化”融合發展的龍頭,要以智能化“化”出來的方向優勢,謀取軍隊建設和未來作戰的代差勝勢。
擁有堅實發達的實體經濟,是使我國具有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堅持實體產業以我為主。還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筑牢實體經濟根基,把實體產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專訪:“相信今年的進博會將比以往辦得更大、更好、更創新”——訪思愛普全球執行副總裁紀秉盟 “我們還將展示思愛普在此前25年里‘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歷程,”他說,“思愛普期待加強與中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