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09:23 來源:紅星新聞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下午舉行閉幕會,表決各項決議草案、法律草案和決定草案。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終于要走進我們現實生活中了。回顧參與立法過程,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程嘯用“感慨萬千”四個字來描述。民法典剛剛表決通過后,他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說,幾代民法學人的立法夢想得以實現。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民法學界一起努力推動,在立法中建言獻策,現在通過了,每個民法學者都會感到自豪。當然,這是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民法典1260條,接下來如何具體理解和適用,還任重而道遠。”
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能否順應信息網絡時代?其中一些熱議條款,是如何一步步寫入的?頒布實施后,對人民日常生活有怎樣的影響?程嘯對此進行深度解讀。
“民法典順應了現代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對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及時作出回應。如網絡購物、網絡侵權、個人信息收集等。”程嘯表示,民法典是一部面向21世紀的、對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基本法律。
30天“冷靜期”適用于協議離婚
家暴或出軌等訴訟離婚不受限
紅星新聞:民法典中規定的離婚冷靜期,您怎么看?
程嘯:立法過程中,離婚冷靜期的爭議比較大。我們首先要明確的原則是婚姻自由,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但是,所有的自由都有限制,如直系親屬之間不能結婚,法律會基于公序良俗作出限制。
離婚自由方面,也要一些問題有所考量。“冷靜期”只適用于雙方到婚姻登記機關去協議離婚。他們當初可能是因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吵,一氣之下就要去離婚。事后可能又反悔了。我們要防止這類沖動型離婚。
另外,離婚對整個社會有一些不良影響。社會由個人家庭組成的,離婚會帶來一系列后果,如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問題,尤其對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所以,法律上對這種協議離婚,規定一個30天的冷靜期。彼此經過30天的深思熟慮,覺得還是要離婚,這當然就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他們的離婚權利。
“冷靜期”制度并不適用所有的離婚情形,發生家暴或婚內出軌現象,確實導致感情破裂,到法院去離婚的話,就沒有所謂的“冷靜期”適用問題。立法者在規定很多制度時,會對多種利益有所考慮,不會維護一種絕對自由,因為這種自由其實會對其他權益或利益構成影響。
如何在各種利益間劃出很好的邊界,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民法就是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的平衡器,它要達到最好的平衡。
單位要建立性騷擾預防和投訴機制
雇主可能會為雇員性騷擾行為擔責
紅星新聞:民法典對防范“性騷擾”的規定,有何現實意義?
程嘯:性騷擾話題,是社會上很關注的問題。之前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對性騷擾有規定,但其缺陷在于,只是一個宣誓性規定,如規定不得對婦女進行性騷擾。另外,性騷擾的對象僅限于婦女。實際生活中,同性之間、異性之間都可能存在性騷擾。
民法典在人格權編的身體權和健康權部分,對性騷擾問題作出規定,而且非常全面。首先,民法典規定身體權、健康權部分,體現了性騷擾是侵害別人對其身體的自由支配,如別人的隱私部位不能去觸摸。另外,性騷擾對他人的身心健康會造成損害。長期的性騷擾,會讓受害者飽受壓抑,心理健康受損。
其次,民法典明確界定了性騷擾,其本質是違背他人意愿。性騷擾不同于刑法上的強制猥褻情形,那些情形已經構成違法甚至犯罪,如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若沒有達到這種程度,規定其承擔民事責任就很重要。
在民事責任中,一方面,當然要讓實施性騷擾的人承擔責任;另一方面,同時也要注意,性騷擾者為何可以做到違背別人意愿。受害者往往有忍辱偷生、不敢反抗的情況,因為很大程度上雙方有職務上的從屬關系。上下級之間,受害者礙于施害者的地位,不敢做聲。甚至在某些高校,老師對學生有學業上的控制關系,要是說出去了,他可能就畢不了業。所以,民法典特別強調這類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要建立起預防機制和投訴機制。
實際上,單位建立相關規章制度后,一旦發生這類事情,可以很快啟動調查程序。有時單位的處理會比到法院訴訟更有效率,也更有威懾力。勞動法有明確規定,勞動者實施性騷擾,單位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而且不予經濟補償。高校里,按照教育部師德師風建設要求,對存在性騷擾的老師,可以一票否決。別說晉升職稱,連飯碗都保不住,會被直接被開除。
民法典專門對預防和制止性騷擾作了頂層設計,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下一步,會有各種具體規定,如勞動法、教育法等許多法律中都要有相應的措施。民法典規定的預防、制止義務,單位違反了也要承擔責任,雇主可能因沒履行這種安全保障義務,要為雇員的性騷擾行為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網購下單、快遞簽收、網站VIP會員……
民法典對網絡社會生活規范周全
紅星新聞:民法典能否跟得上網絡信息時代的步伐?
程嘯:民法典充分關注了我們處在信息時代、網絡社會的情況。在民法典立法過程中,包括我在內的一些學者,建議在合同編里規定一個網絡服務合同章,最后沒能專設這一章。但這并不影響民法典對網絡社會的規范。
比如,總則部分提到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合同編中有關網絡合同的訂立,規定訂單提交時合同就已訂立,快遞簽收了就意味著合同已履行交付。還有一些信息服務,如購買了一個網站的VIP會員,對方將相關數據發送給購買者,會員身份可以識別了,這算合同履行了。
另外,對網絡上多發的涉及侵害他人隱私、名譽、肖像等行為,在民法典人格權編中都有相應的規范。對于網絡侵權行為,原來的侵權責任法只有第36條規定,如今民法典里采取4個條文來詳細規定,如采取通知刪除等必要的措施規則,賦予了網絡用戶可以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措施的權利,而且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根據網絡服務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措施,以便預防和制止網上的侵權行為。
當然,網絡技術發展很快,有一些問題可能還不適于在民法典中作出規定,如大家很關注的網約車問題,發生交通事故后誰承擔責任。
紅星新聞:那生活中真遇到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民法典時代該怎么處理?
程嘯:關于網約車的問題,當初做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時,早期是有寫入的,后來刪除了,考慮到這個問題還處在發展變化中,民法典作為一部基本法,一旦規定就不能頻繁修改,所以,這類不是很成熟、很穩定的規則,放到民法典中反而不利于對其規范。
網約車屬于新業態,發生交通事故后,乘車人、開車人、網約車平臺,到底誰擔責?民法典沒直接對其進行規定,并不意味著現有規則不足以解決這類問題。人民法院可依照侵權責任編里的相關規則,解決不同情形下網約車的責任承擔問題。
熊孩子偷著打賞主播,家長能要回嗎?
民法典有規定來解決這類問題
紅星新聞:現實中,一些熊孩子背著大人巨額游戲充值、打賞主播。民法典如何解決這類問題?
程嘯:確實有過類似案件發生。如一個孩子把父母的幾十萬元用于打賞主播。對于這類行為,民法方面有規范,他無民事行為能力而從事的這種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現在的孩子很小就懂得用手機、電腦玩游戲,還有給直播打賞的。
最高法在相關司法解釋中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這是在強調網絡直播平臺對于打賞人身份的審核義務,應該判斷他是否為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一個八歲以上未滿十八歲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涉及到他的行為與其智力、理解力相適應的問題。有的時候,孩子一沖動,可能幾十萬就沒了,這也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民法典中關于民事法律行為能力的規定,是可以解決這類問題的。
扶不扶、勸不勸,還有后顧之憂?
民法典為善意之舉撐腰:免責!
紅星新聞:扶不扶?勸不勸?這可能是一些人遇事時的糾結。民法典如何為公民的善意之舉撐腰?
程嘯:民法典通過之前,民法總則就規定,首先要分清這個行為到底是不是在救助他人?是不是他實施的侵權行為?如果是你把別人撞傷,從法律上你有義務去救助別人;如果只是個路人,看見有人摔倒了,你不是法定的救助義務人,而自愿救助他人,這種情況下,就算給這個人造成損害,也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有規定,見義勇為過程中遭受損害的,可以找侵權人賠;在救助倒地人時,自己被另一輛車撞傷,可以要求撞人者賠,如果這人逃逸或根本沒有賠償能力,也可要求被救助人給予相應補償。
所以,民法典從兩個方面保障人們見義勇為。對于見義勇為遭受損害的,民法典總則里規定,自愿救助他人給對方造成的損害是免責的。生活中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民法典在此回應了群眾的呼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關“離婚冷靜期”的熱議備受關注。” 針對公眾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楊宗濤回應,民法典關于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只適用于協議離婚。
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近日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了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了“冷靜期”。針對社會關注的“冷靜期規定是否不利于保護受家暴當事人”問題,民政部4日回應:“冷靜期”只適用于夫妻雙方自愿的協議離婚,對于有家暴情形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離婚并沒有“冷靜期”的規定。
明年1月1日,民法典即將實施,民政部出臺相關通知對婚姻登記程序作出調整。王金華介紹,根據現行《婚姻登記工作規范》規定,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為“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等。
12月3日,離婚冷靜期實施條款出爐,消息一出,便沖上微博熱搜。
在多地試點之后,離婚冷靜期制度下月起將在全國鋪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為了貫徹民法典有關離婚冷靜期制度的規定,民政部對婚姻登記程序進行調整,在離婚程序中增加冷靜期。關注離婚權、離婚自由,折射出公民法治觀念的進步,但圍繞離婚冷靜期的一些過度、跑偏解讀,也有必要澄清。
自2021年1月1日起,新調整后的離婚登記程序包括這五個步驟:申請→受理→冷靜期→審查→登記(發證)。離婚冷靜期并沒有違背“離婚自由”的原則,他只是為沖動離婚開了一副“后悔藥”,而非對婚姻自由增加了一道“枷鎖”。
健身卡沒辦多久,卻遭遇健身房“跑路”,不少消費者遭遇類似負面消費體驗。近來,針對健身房等預付卡消費帶來的行業亂象,深圳、上海等地推出“后悔藥”,一段時間“冷靜期”內可予退費。
近日,民政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的探索開展婚前輔導、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等舉措,引發輿論廣泛熱議。
入群后,群組內的“管理員”主動與小芳取得聯系,表示他們手頭就有“現貨”,并且可以“粉絲特惠價”出售給小芳。為了阻止詐騙行為對被害人造成財產損失,微信支付構建了有效識別惡意賬號和交易的安全風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