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20:18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
習近平:今年,實現我們的脫貧目標,還是有把握的。因為我們提出這個目標,它不是高不可攀的。實際上我們這一代人也有這個情結,一定要把我們的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農民扶一把。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
這句話出自習近平總書記5月23日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講話。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始終把脫貧攻堅放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指引中國特色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帶領人民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地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體現了黨矢志不渝幫助貧困群眾一道奔小康的為民情懷。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有上下一心的必勝信念,有黨員干部的默默堅守和無我奉獻,我們就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必勝把握。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王永祥)
編者按:今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進一步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道路問題關系全局、決定成敗。在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向前推進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一流的軍隊,必然有一流的法治;建設一流軍隊,需要一流的法治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時代背景與國內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我們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苦奮斗,勠力同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同心筑夢,共創輝煌。
光明日報評論員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迎來歷史的特殊時刻。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自信的根源和保證——聽黨史黨建專家談“中國自信”黨史和黨建專家認為,當今中國處變不驚,自信堅毅,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的偉大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廣大黨員干部要學好“四史”,“四史”中社會主義發展史是時間跨度最長的。蘇聯解體證明這種模式的根本問題是逐漸背棄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為生產力發展開辟道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
天天學習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中國改革開放帶給世界諸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一部深圳史,一部經濟特區史,就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持續深化改革開放、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境界的生動縮影。
四十不惑,意氣風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于今日召開。肩負著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深圳經濟特區從小漁村起步,櫛風沐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時代大潮中迅速崛起,成長為中國版圖上的亮眼地標。黨中央決定在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重大舉措。
習近平:中國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東方大國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奇跡正在中華大地上不斷涌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內涵豐富,其中道路自信關注發展方向、未來命運,理論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與堅守,制度自信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