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7日15:04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 余璐)記者從生態環境部獲悉,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視頻會議,啟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
“本次試點工作按照‘水陸統籌、以水定岸’原則,全面摸清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數,推動建立“權責清晰、管理規范、監管到位”的排污口管理長效機制,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為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如是表示。
據了解,2019年,生態環境部采取“試點先行與全面鋪開相結合”方式,分批分步完成長江流域、渤海海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工作,共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0292個,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個,基本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目標。
與長江、渤海相比,黃河流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水資源分布不均和生態脆弱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導致水污染加劇,一些流域尾礦、工業和生活廢水無序排放問題突出。針對黃河流域干支流、上下游不同特點,有必要選擇重要支流和干流河段開展試點,穩扎穩打,逐步探索凝練出適用黃河流域特點的排查整治經驗,進一步帶動整個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綜合考慮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實際情況,本次試點范圍包括汾河、湟水河和黃河干流甘肅段等河流(段),分別作為黃河中、上游流域試點地區,涉及山西、甘肅、青海3省12地市(州),力爭用2-3年左右時間,完成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四項任務。2020年工作重點是完成排查任務,借鑒采用長江、渤海排污口“三級排查”的成功經驗,分為無人機航測、人工徒步排查和專家攻堅排查“3步走”。
查,就是摸清底數,全面掌握試點地區入河排污口數量及其分布,建立入河排污口名錄。
測,就是開展監測,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狀況,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排放情況。
溯,就是進行溯源,開展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來源,了解污水排放單位。
治,就是分類整治,在監測、溯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系統治理,有序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規范和管控入河排污口。
會議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有序推進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把做好排查整治工作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戰場”“訓練場”,培養一批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的骨干力量。建立部省市協調調度機制,定期調度工作進展情況。發揮好黨員領導干部表率作用、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保障排查整治工作風清氣正。
會議要求,地方人民政府作為排污口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需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落實責任,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標本兼治,堅決反對把排污口一關了之、一堵了之等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行為。要尊重客觀規律,排污口整治時間要立足實際,絕不能層層加碼、急于求成。要把有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環境質量會不會改善、群眾評價好不好作為衡量排污口整治工作的標準,確保排查整治實效。
根據工作安排,現場工作為期一周,采取拉網式排查方式,對沿海所有入海排污口進行排查,實現有口皆查、應查盡查的目標。排查主要目標是全面查清渤海入海排污口,要將所有向渤海排污的“口子”查清楚。
浩蕩長江,橫貫荊楚大地——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省,擁有1061公里長江岸線,是擁有長江干線最長的省份。長江滋養了“千湖之省”的靈秀與繁榮,但長期粗放式的開發,也讓這一帶的生態環境污染嚴重,沿岸百姓苦不堪言。
記者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今年,河北將統籌白洋淀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淀內外,著力構建系統治理、協同治理格局,全面推進白洋淀生態環境改善。
?“往長江里排污的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誰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2月15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說,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根本改善長江生態環境質量的基礎工作,要用2年時間對入河排污口摸清底數、開展監測、溯源分析、整治管控。
在長江經濟帶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排查出490個環境違法問題,到2017年年底,全部完成清理整治。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從橘子洲頭到揚子江畔,“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理念深入人心,生態環境發生可喜改善。
上海市河長辦19日披露,上海市首批河長制標準化街鎮建設已經啟動。上海河長制標準化街鎮建設標準包括:消除劣V類水達標率達到100%;河湖水面率達標率達到100%;市民對河道水環境滿意率達到90%以上等。
鄭州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辦公室主任趙軍峰說,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自8月份進入全面入戶調查階段,“目前,鄭州市入戶調查工作已基本完成。據介紹,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目標在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而此次普查目標在于環境質量改善和環境風險防控。
“遼源市在仙人河黑臭水體整治中,思想認識不到位,控源截污嚴重滯后,做表面文章、輕實際效果,既未達到黑臭水體整治目標要求,也未達到督察整改的序時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