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20:51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用好應對疫情的經驗教訓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加強洪澇、火災、地震等災害防御,做好氣象服務,提高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這既是各級黨政部門必須承擔的政治責任,也是對各地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要求。
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戰略性成果,全國各地復工復產積極推進。但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需要我們提高警惕,保持冷靜,嚴格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按照安全生產的規范和要求,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尤其要看到,在安全生產領域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安全生產仍處于脆弱期、爬坡期、過坎期,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推動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
我們必須做好各類重大自然災害的防范工作。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地震、地質災害、洪澇災害、臺風、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每年都沒有缺過場,我們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必須抓緊時間做好準備。同時,必須加強對各類自然災害的風險排查,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應當看到,各類突發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應對成敗的機制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對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來說,這次與新冠肺炎疫情的交手,為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提供了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成功經驗和必須吸取的教訓,可以從中總結深化并運用到自然災害防御和生產安全事故防范中,為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薛瀾 作者系清華大學應急管理研究基地首席專家)
推動應急管理關口前移
政府工作報告為接下來的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點明了著力點、指出了重點項。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須從以下入手:
一是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做什么工作,都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扎扎實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強化地方黨政領導干部履行“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特別是,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大,越要重視抓好安全管理工作,越要防止發生重大安全問題。
二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推動應急管理關口前移。預防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應急管理方法。要建立防備型和主動保障型的應急管理模式,開展重大風險情景構建、模擬演練工作,對重大風險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方法對,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三是居安思危,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凡事要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國內外環境的變化錯綜復雜,各種形式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凸顯,將對各級黨委政府、監管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提出新挑戰。要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做好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鐘開斌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教研部應急管理案例教研室主任、教授)
系統治理一體化是基本策略
政府工作報告對應急管理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我們可作出如下解讀:
一是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制,是遏制事故的第一抓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要做好“多方參與、全員共治、體系建設、閉環管控”;做到“履責五落實”“體制三必須”“技術三同時”“業務五同時”“管理五到位、三制度、三納入”;做到追責“單票否決”“從重追究”“補救從輕”“盡職免責”“終身問責”等。
二是應急管理要以事故災害的預防、防御為重點,無論是生產安全事故,還是自然災害,超前預防、事前預備是上策。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防范為先、常備不懈”“風險預控、精準防控”“根除隱患、標本兼治”。要有安全與應急兼顧、防災與救災兼備、韌性與彈性兼容的安全應急管理大智慧,做到“大危機、小風險”“高危、低風險”,使各類事故災害風險控制在當代社會可接受的水平。
三是防災、減災、救災的系統治理一體化是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基本策略。無論是以自然屬性為主的地震、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還是以社會屬性為主的火災爆炸、泄漏中毒、礦難路難等事故災難,都會對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社會經濟造成重大危害,策略上都需要“事前防災、事中減災、事后救災”的一體化對策措施。提高國家對于事故災害的全面綜合防治和救災保障能力,是國家應急管理部門的職責和使命,要做到“平時戰時一體化”“隊伍一體化”“物質保障一體化”“體制機制一體化”。(羅云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做好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應急管理工作面臨一系列新的重大挑戰。一是疫情防控客觀上會削弱應急管理資源保障。疫情防控需要人力、物力等資源維持,會與其他安全與應急工作爭奪資源。二是疫情防控會給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帶來困難。疫情防控需要采取保持安全距離、減少集體活動等措施,會不可避免地影響日常監管和風險防范等工作。三是注意力的轉移會造成對安全的忽視。在全社會的注意力集中在防疫領域時,安全生產、防災減災工作容易被認為是第二位的,從而造成風險防控與災害防范的漏洞。四是報復性生產會帶來新的安全生產挑戰。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政府、企業和社會從心理層面更傾向于把疫情造成的損失奪回來,加快恢復生產經營活動,容易帶來風險隱患的增加。五是自然災害多發周期的來臨帶來的防災減災挑戰。隨著高溫天氣、汛期、臺風季的到來,防災減災任務繁重,容易造成應急管理工作顧此失彼。
應對挑戰,我們要以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的精神為引領,學習“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思路,堅決防控化解公共安全領域重大風險。一要加強黨的領導,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以偉大斗爭精神克服各種困難挑戰,扎實做好各項預防和應急準備工作。二要加強頂層謀劃和頂層設計,發揮各級政府尤其是應急管理部門的牽頭作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各領域風險防控工作。三要實行社會共治,動員全體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者、全體應急救援人員、基層群眾、基層員工共同維護公共安全。四要加強源頭治理、依法治理和綜合治理,綜合運用法治、科技、管理、教育、經濟等各種手段落實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和重大自然災害防控工作。(李雪峰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教研部教授)
將制度優勢轉為治理效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嚴重影響,全國兩會吹響了逆境奮起的沖鋒號。越是面臨內外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的嚴峻挑戰,我們越要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治理效能,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在防災減災救災方面,要強化底線思維,不斷提升應對重大地震災害、全流域大洪水等嚴重突發事件的能力,寧肯把情景設想得更糟糕一些,做最壞的準備和最好的努力,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財產遭受的損失。在安全生產方面,要強化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契機,化壓力為動力、變被動為主動,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同時,為了防止自然災害與事故災難相互疊加,要樹立系統性的風險觀,提高災害鏈預警能力,及時、精準地斬斷風險傳播、擴散、蔓延、交織的路徑,避免小災大難的蝴蝶效應。在應急救援方面,要按照“全災種、大應急”的要求,不斷提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實戰水平,強化包括重大火災在內的多災種救援能力,進一步凸顯應急管理部門的力量優勢。
在疫情尚未結束的背景下,我們要防止災害事故與疫情的耦合,積極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更為科學、更加有效的應急救援模式。作為黨和人民的“守夜人”,應急管理部門責任在心、重任在肩、枕戈待旦,一定會不辱使命、更加剛健有為。(王宏偉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此次通報表揚的典型經驗做法共43項,涉及實地督查的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浙江省構建“一圖一碼一庫一平臺一指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機制,湖北省開展“大培訓、大練兵、大督導”活動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
在財政直達機制方面,截至10月底,中央財政直達資金1.7萬億元已基本下達到位,地方實際支出1.198萬億元。在減稅降費方面,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介紹: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20924億元,其中新增減稅7379億元,新增降費13545億元。
不斷提高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以新型消費提質擴容引領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傳統制造智能化腳步,中國制造必將贏得新優勢 “雙11”前夕,各地工廠進入趕工備貨的忙碌時刻。
據北京日報消息,國務院近期部署開展第七次大督查工作。昨天上午,國務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組來京督查,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與督查組組長、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座談。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張先生因患頸內動脈血栓,到北京天壇醫院就醫,出院時享受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用墊付資金。其中,跨省住院費用累計直接結算535萬人次;京津冀、長三角和西南五省份3個地區試點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累計直接結算134萬人次。
糧食安全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耕地則是糧食生產的根基。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國土地資源并不豐富,特點是“一多三少”:土地資源總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優質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少。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的變化而提出來的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因勢而謀,順勢而為,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發揮內需潛力,將會有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記者羅知之)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舉行“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今年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迅速出臺金融惠企的金融保障措施,指導銀行精準加大信貸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