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5日1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是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還強調,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擁有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卻曾因草山資源不堪重負、生態破壞嚴重,一度遭遇發展陣痛。近年來,該地區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突破口,實現了生活環境的綠色蝶變,繪就了全域旅游的大美藍圖,生態紅利不僅換來了百姓金飯碗,也為當地百姓推開了“文明之窗”。
兩會期間,來自甘南藏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帶來了多條建議,描繪經濟轉型升級的新愿景,力求促進生態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舊貌換新顏 甘南藏區重繪生態畫卷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游客。但長期以來,部分藏族群眾定居后的家庭衛生并沒有擺脫“游牧生活”的影子。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產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陋習,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草山資源不堪重負,生態破壞嚴重;旅游資源靚而不優,轉型發展亟須突破瓶頸。如何破解生態和發展的兩大難題?
“藏區要發展,貫徹執行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是關鍵。”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甘南州委書記俞成輝告訴記者,做好生態保護需要生產轉型,但藏區生產要轉型,首先要有好生態。2015年5月開始,當地從“環境整治”入手,結合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實現“視線內無垃圾”,全面革新了甘南藏區的整體形象和氣質內涵。
俞成輝介紹,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實行分片包干,打造“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游的村子作為旅游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干部身先示范,進村入戶、分片包干,從鍋臺灶臺、炕上炕下一直到戶內戶外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標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這場“環境整治”中,家住甘南州碌曲縣西倉鎮貢去乎村的宮保扎西感觸頗深。“這些年明顯感到口袋里的錢多了,但老覺得生活質量沒有多大變化。是因為生活方式沒有變,生活環境沒有變。自從實施了‘人畜分離’、廚衛改造工程,感覺生活一下子美好了。”宮保扎西說。
旅游奔小康 產業轉型釋放經濟紅利
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在推動生產方式轉型,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的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游奔小康。
宮保扎西2013年在村子附近的尕海湖邊上開了家牧家樂。沒想到的是,這個甘南草原最大的淡水湖并沒有給他帶來好生意。“滿地都是牛羊豬的糞便,蒼蠅亂飛。家里沒有垃圾桶,到處都是泥坑和垃圾堆。”
現在的甘南草原,滿山滿谷的綠意和青草氣息迎面撲來。環境美了,家里靚了,游客紛至沓來。如今甘南州將文化旅游業確定為首位產業,作為當地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的重要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甘南特色的全域旅游發展之路。
經濟轉型紅利不斷釋放,更多老百姓端上了金飯碗。
有著“甘南第一村”之稱的夏河縣曲奧鄉香告村通過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轉變了放牧的單一生產方式,村級集體旅游發展得有聲有色。村支書鬧日加說,去年村里把緊挨村子的太陽山打造成環村景區,全村一下變成“網紅村”,一年下來旅游收入不低于500萬元。
坐擁綠水青山,不愁金山銀山。2019年,甘南州榮獲2019年亞洲旅游“紅珊瑚”獎——十大最受歡迎文旅目的地。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44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4億元,增長16%。
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創建的“全域旅游無垃圾示范村”。2019年被評為“AAAA”級旅游景區。去年7月,村民貢保加在縣里的幫助下開了牧家樂。“有時候一天就能賺2000多元。”貢保加說,以前養了200多頭牦牛,現在縮減到只剩50多頭,收入反而提高了。目前,尕秀村全村391戶居民有80多戶開了藏家樂、牧家樂,收入過10萬元的牧戶比比皆是。
迭部縣位于甘南州南部,境內有著廣袤的天然林區及臘子口戰役舊址、俄界會議舊址等一串串紅色足跡。近年來,迭部縣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工程,走出了以“綠”帶“紅”,“紅”“綠”齊步走的發展路子。
全國人大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迭部縣委書記仁青東珠告訴記者,迭部縣將不斷加快全域旅游和鄉村旅游發展步伐,充分發揮其在助推脫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鄉村振興中的龍頭引領作用,全方位促進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
推開“文明之窗” 生態之路越走越寬
生態興則文明興。“環境整治”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引發革命性嬗變,這種嬗變正在轉變成一種力量,不斷激發藏區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動力。
21歲的藏族小伙兒卓瑪加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秀村人,從小就夢想當一名歌手,那時這個村子只是一個雜亂的草原定居點,卓瑪加過著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如今,全村依靠旅游收入踏上致富路。卓瑪加加入村里的歌舞團,實現了當一名歌手的愿望,“我的夢想自由了。”
“由環境整治到環境革命,是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更是從習慣轉變到認識轉變、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延伸。”俞成輝說。
今年兩會,來自甘南藏區的全國人大代表也帶來了多條建議,為甘南州生態發展之路勾勒新愿景。
全國人大代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桑科鄉曼瑪村鄉村醫生旦正草對甘南生態非常關注。她說,有了好生態才能涵養好這方水土,保護好黃河上游的生態是甘南人民的責任和義務。
“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這里得到生動實踐。”旦正草說,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今年全國兩會上,她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在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實施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工程,通過推進實施這一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我這次帶來了7個建議,其中有5個是關于甘南藏區生態建設的。”仁青東珠告訴記者。從建議支持甘南州建設“生態特區”到建議建立黃河上游甘南地區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從建議優化甘南境內自然保護區布局,到加大甘南黃河上游、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投入力度,一條條建議,彰顯當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決心。
仁青東珠說,甘南州下一步將精準聚焦生態功能定位、自然資源稟賦、民族民俗文化,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和藏區特點的轉型發展之路。堅持“搶占綠色崛起制高點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政策定位,正確處理開發與治理、發展與保護、眼前與長遠的關系,加快形成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綠色生產方式,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美麗良性互動。
讓草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甘南藏區以“環境革命”為牽引,不斷開啟產業轉型升級的嶄新征程,鋪就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的藏區全面小康路。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2016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在福建、江西、貴州三省首批開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實踐、一次次創新,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率先構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建立完善一批基礎性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新發展階段催生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要與時俱進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高度進行謀劃,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做到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密云關閉礦山,轉型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游、高端制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以上。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密云水庫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 宇興評:總書記給咱們回信,大家都非常振奮,我們要按照更高的標準,保護好首都的凈水。北京密云區區長 龔宗元:密云區始終秉持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很好的回報,奮力打造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典范之區。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湖北是三峽工程壩區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也是維護長江生態系統整體性的關鍵省份,生態地位極其重要。三要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新局面。
“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5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市安吉縣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