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4日15:36 來源:云南網
“民族團結誓詞碑”。來自云南網報道截圖
彩云網評特約評論員 渝西鋒光
“一塊碑、一段刻骨銘心的民族大團結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至深。”近日,正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住滇全國政協委員何春建言,將云南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內容納入全國中小學統編教材并列為建碑70周年紀念郵票發行。
一塊碑,銘記感人至深的歷史往事。新中國成立之初,云南普洱地區局勢復雜,為了讓祖國的邊疆有一個安定環境,當地黨組織動員了數十名土司、頭人和民眾代表進京參加國慶盛典,受到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從而激發了大家愛黨、愛國熱忱信心。1951年元旦,48位民族上層人士、黨政軍領導,“會盟立誓,刻石銘碑”,建立“民族團結誓詞碑”。“我們二十六種民族的代表,……從此我們一心一德,團結到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誓為建設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奮斗!”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快七十年,但是這段歷史往事仍能打動人心,穿越歷史而來的錚錚誓言音猶在耳;邊疆地區各族人民群眾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堅定信念,必能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一塊碑,見證歷久彌堅的國家制度。云南普洱的“民族團結誓詞碑”,無疑是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生動“教科書”。這塊見證歷史的誓詞碑,同樣見證著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為了邊疆各族人民群眾的利益幸福,牢記使命與擔當,數十年如一日奮力拼搏克己奉獻;見證著各族人民恪守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準則,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建設家鄉、保家衛國富民興邊。“民族團結誓詞碑”告訴人們,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成立和繁榮富強;沒有包括民族平等團結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沒有云南普洱等邊疆地區少數民族人民群眾今天的幸福生活好日子。
一塊碑,折射奮斗追夢的強大力量。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即將迎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民族團結的云南邊疆地區群眾,和全國人民一道走進新時代,步入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越是勝利在望,我們越是需要安不忘危,越是需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自覺堅定制度自信,切實維護好民族團結共同進步的大好局面。各民族人民堅持全國一盤棋,互敬互信互學互幫,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和加深各民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一步凝聚起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強大力量!
埃菲社11月2日刊發題為《西藏:通往天空之門的高速路》的觀察報道稱,脫貧攻堅根治西藏貧困“頑疾”。顏如森(音)以前在西藏西南部一個海拔超過4800米的偏遠村莊以放羊為生,每天的收入為9元。
更令人感動的是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對口支援干部的無私奉獻與干事創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成都龍泉驛區對口支援工作隊就是其中之一。打卡行活動大力提升大眾影響力,通過短視頻景點打卡、直播賣貨等形式,甘孜縣全域旅游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得到極大提升。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多產業助力扶貧 貧...菏澤3歲男童墜入機井 消防20分鐘成功救出 濟寧消防員用敬禮婉拒母親擁抱,換崗后飛跑向父母
一側,房屋低矮,黃土筑墻,幾張木板拼接就成了一扇門。另一側,院落相鄰,紅瓦做頂,屋墻之上更有花紋點綴。一個是祖輩生活的“海子包包”,另一個是精準扶貧搬遷后的“彝家新寨”。
如今走進迷峰的新家——甘孜縣斯俄鄉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寬敞的馬路,整潔的房屋,一應俱全的水電,遠處雪山皚皚,宛如一座高原上的童話小鎮。甘孜縣斯俄鄉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航拍照。
25000元人均年收入助力困難群眾穩得住、能致富。這組數字有力展示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的脫貧之力和脫貧之效。越西縣越城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城北感恩社區。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
(記者 秦金月)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因其“彝海結盟”的光輝歷史成為很多人向往的革命圣地。“彝海結盟”見證人沙馬爾各的孫子沙瑪依姑 (攝影:秦金月) 1935年5月,中央紅軍長征進入冕寧境內,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用彝語喊話宣傳紅軍的宗旨、民族平等政策。
近日,“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四川站采訪活動來到石渠縣,探訪這里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生態保護、民族團結等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這里以跨區域聯合黨支部為抓手,建立邊界地區縣級黨委組織部門溝通協調機制,組建跨區域聯合黨支部,推動組織聯建、穩定聯防、發展聯動,破解邊界區域治理難題。
近日,“民族團結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四川站采訪活動走進四川省甘孜州,探訪這里黨建引領民族團結、脫貧攻堅等的生動實踐。走進甘孜州甘孜縣吉絨隆溝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美麗的現代化新農村,一幢幢公寓式的房屋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的馬路干凈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