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2日11:12 來源:北京日報
晁星
“青山綠水萬家鄰,一井川原畫障新。”自永定河生態補水啟動以來,京津冀民眾有了一項新的休閑活動——“趕水”。眼下,河水已穿過河北、北京流入天津,一次放水實現了京津冀水路聯通。據悉,這次補水結束,永定河干流將實現從山西桑干河到天津入海的全線水面連通。
“流動的永定河回來了。”“永定河,‘活’了。”近些年,“重生”是描述永定河的關鍵詞。永定河是海河水系最大的一條河流,是京津冀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但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氣候變化、城市擴張,永定河一度斷流干涸,河域污染加劇。近些年,為了讓永定河煥發新生,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持續穩步推進,從管水、凈水到補水,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河道通了、河水漲了,“月亮灣”“京西百里畫廊”“盧溝曉月”,消失已久的碧波蕩漾、青山秀水畫卷,在各個河段又重新鋪展。
大河重生的故事,離不開三地的共同“書寫”。過去,為了讓永定河活起來、綠起來,沿線各地曾多次開展治理工程,但由于上下游步調不一,成效相對有限,多是局部改善。比如多年前,北京就啟動了“五湖一線一濕地”工程,利用調水等水利手段廣開水源,使18.4公里的河段變成了“有水的河”,也恢復了“盧溝曉月”等一批沿河景觀。但北京地處下游,自身也缺水,沒有源頭活水,水生態治理難免捉襟見肘。于是,三地開始轉變思路,為永定河量身打造了協同治理方案,從源頭凈水,到建設清潔小流域還一河清水,再到各個攔河大壩協同補水,打破了九龍治水、各管一段格局,“上游沒水下游干”的尷尬迎刃而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治水是生態建設的重要課題。于京津冀而言,永定河的治理其實是三地治水的一個縮影。從現實來看,京津冀水生態治理挑戰重重,除了河流污染、斷流等,水資源短缺更是成為了制約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形勢不容樂觀。為了破解困局,三地出臺了一系列方案,建立水污染協同治理機制,開展水污染防治聯合督導檢查和漁政聯合執法行動;推進流域橫向生態補償,上游治污越給力、來水越豐沛,下游給予的資金獎勵也越多;一河一策協同治理,針對北運河、潮白河等重點河流水污染問題制定了“六河五湖”綜合治理方案……從宏觀頂層設計,到“一河一湖”上落地實施,合作共治成效顯著,京畿之地的許多河流重煥生機,越來越多深山綠谷、生態小流域成了京津冀水庫的重要水源地,河清水美之景也提升著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清波蕩漾北運河,一河美景一河歌。”“潞水東灣四十程,煙光無數紫云生。”期待三地打造愈加健康的水生態,講好“一水相連”的新故事。
12月4日,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在洛陽召開,省長尹弘出席并講話。尹弘說,水利關乎國家民族永續發展,從大禹治水到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再到河南的紅旗渠,中華民族歷史上治水佳話不斷,積累了寶貴經驗。
12月4日,記者從2020年全省四水同治工作推進會議上獲悉,今年我省四水同治工作任務已全面完成。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實施四水同治、加快推進新時代河南水利現代化動員大會。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25日說,重點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一河一策”“一灣一策”。生態環境部當天進行重點流域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調度會商。
今年34歲的武磊是民權縣綠洲街道辦任莊村的村民,2017年,在外務工的他返鄉創業,也見證了這幾年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民權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黃河故道生態走廊”保護性建設規劃,使民權黃河故道走上生態環境優化、提升之路,這也給任莊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烏梁素海地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境內,位于歐亞大陸鳥類遷徙的主要通道上。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10月28日,候鳥在烏梁素海飛翔。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這是10月27日拍攝的烏梁素海(無人機照片)。
"十三五"期間,許昌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十三五期間,許昌市一以貫之的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抓好環境整治,久久為功,使生態文明建設呈現新形象。
淮河王家壩閘開閘泄洪,洪水通過王家壩閘涌入蒙洼蓄洪區(7月20日攝,無人機照片)。這是10月16日拍攝的安徽省潁上縣沿淮水利生態景區——五里湖濕地公園(無人機照片)。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執行負責人 陳小娟:主要是通過專題講座、現場參觀和一些現場操作的培訓來完成培訓活動。
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封市提出“打造北方水城、加快構建現代水生態文明體系”的治水思路。“‘一渠六河’連通綜合治理工程是開封市水系總體規劃和‘十湖連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黑臭水體治理’和‘四水同治’的重點工程。
引黃工程是連通黃河與鄭州城市發展的紐帶,在引黃補源、水生態、水文化等方面均擔負了重要任務。鄭州市水利局方面表示,目前,花園口引黃干渠改造提升工程已經列入鄭州市2020年政府投資項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