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20:20 來源:求是網
中國人民是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
在2020年第10期《求是》雜志發表的《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談到了“愚公移山”等古代神話。
總書記指出,這些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深意何在?一起來看!
(一)
《列子·湯問》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的一則神話故事,見《列子·湯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二)
毛澤東同志的經典名篇
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發表閉幕詞,意味深長地講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古代有位老人,住在華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門南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他家的門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這兩座大山。
有個老頭子名叫智叟的看了發笑,說是你們這樣干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
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后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為什么挖不平呢?
愚公批駁了智叟的錯誤思想,毫不動搖,每天挖山不止。
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背走了。
講完這個故事后,毛澤東同志指出:
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
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
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
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毛澤東同志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七大之后的短短幾年里,中國人民以排山倒海之勢,推翻了一座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這篇閉幕詞,后來以《愚公移山》為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耳熟能詳的經典名篇。
(三)
“總有一天會把大山搬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強調要弘揚愚公移山精神,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時代價值。
筆記君將相關論述整理如下:
中國有個寓言叫“愚公移山”。講的是幾千年前,一個交通不便的山村里有位叫愚公的老人,下決心將擋在家門口的兩座大山移開。親戚和鄰居都說不可能,但他力排眾議,帶著子孫日復一日挖土移山。他說,山不會加大增高,人卻子孫無窮,只要持之以恒,總有一天會把大山搬走。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神,兩座山在人和神的共同努力下被移開了,愚公的家鄉同外界實現了互聯互通。
——2014年11月8日,在“加強互聯互通伙伴關系”東道主伙伴對話會上的講話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堅戰,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
——2015年3月6日,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李保國同志堪稱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自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新華社北京2016年6月12日電,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批示
新長征路上,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責任。讓我們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精神,在中國和世界進步的歷史潮流中,堅定不移把我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直至光輝的彼岸。
——2016年12月30日,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
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不懈追求,我們不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而且秉持天下為公的情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中國人民勇于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中國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2018年3月20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
(四)
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回望歷史,愚公移山精神在我們黨領導人民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隨著形勢和任務的變化,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我們要搬移的“山”,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徹底搬掉貧困這座大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搬走這些大山,需要黨帶領人民不斷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需要大力弘揚愚公移山精神。
新時代,愚公移山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愈發彰顯出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奮斗到底,必能達到。
綜合自:新華社、《求是》雜志、學習強國、北京日報
來源:學而時習工作室 編輯:何雯雯 韓辰 李丹華 審核:宋維強 監制:馬建輝
《列子·湯問》中記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但只要立下愚公志、敢啃硬骨頭,不畏艱險、接續奮斗,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沒有實現不了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