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8日17:39 來源:文匯
近日,在以“信心·機遇——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創新創業”為主題的首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一位行業領軍企業家認為,在線新經濟帶來了大量的輕創業機會,可以以極低的成本和某一細分領域的微創新,利用互聯網工具進行創業。
的確如此。上海在線新經濟逆勢飛揚,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帶來的不僅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量,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就業機會、新的工作形態、新的發展空間,這既為當前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長遠引領未來發展、贏得全球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達到874萬人,這其實也為年輕人創業就業提供了新的門路。
在線新經濟,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據有關數據顯示,疫情下直播行業招聘需求同比逆勢增長1.3倍,宅經濟下娛樂休閑、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直播崗位需求量逆勢猛增,招聘職位數上漲。而這些驚人成績的背后,不單單是“主播”們的功勞,背后還“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新職業,例如,作為中端的“中控”“場控”,作為直播運營后端的用戶維護、用戶運營、數據運營、招商、樣品管理、供應鏈運營等崗位。又如,新列入國家職業大典的人工智能訓練師,也不是“一個人的戰斗”,后面包含著數據分析、制造、教育、安防、市政、物流、人機交互、交通等一系列崗位的支撐。因此,在線新經濟,是一個“富礦”,蘊藏著眾多的新的就業機會。
在線新經濟,推動了新的工作形態。除了傳統的雇傭員工,在線新經濟帶來了共享員工,帶來了人才借用、派遣、租賃,帶來了協議工作者、外部咨詢顧問、自由職業者,一個“開放式人才經濟”(open talent economy)時代正向我們走來。與此同時,在線新經濟,改變了人才從畢業到工作至退休終身“朝九晚五”、全職工作的線性軌跡,讓人才獲得更為豐富、更為多樣的工作樣式,更為靈活、富有彈性的工作曲線。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人才可以不再寄身于大企業、大機構才有發展空間,那些熟練掌握數字經營、數據設計、虛擬技術、社交媒體能力,深諳人際交往、團隊建設(包括虛擬團隊建設)、合作溝通表達的人才,在包括在線新經濟在內的新業態、新模式下同樣有春天;那些抓住新經濟、新職業風口的6“C”人才,即從事計算機電腦相關工作(Computing)、關愛 人 們 (Caring)、提 供 飲 食(Catering)、咨詢顧問(Consulting)、指導(Coaching)、創意(Creative)人才,可能會更有未來。
在線新經濟,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如若沒有敢于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探索的企業、科研院所和人才,沒有支持創新的技術和應用場景,沒有促進創新、加速創新的服務者,沒有樂于嘗新的消費者,沒有鼓勵創新的政府和治理者,沒有激活創新的體制機制、政策制度,沒有便于和保障創新的營商環境和社會氛圍,在線新經濟不會出現。一定意義上來說,在線新經濟的誕生與發展,是一個地區整體創新生態、創新環境、創新氛圍的體現和折射,能夠孕育在線新經濟發展的氛圍,就是能夠孕育和激發創新發展的氛圍,就是創新人才或者人才創新尤為需要或者適合的環境;今天能產生這樣的在線新經濟,明天也能夠催生出其他引風氣之先的新業態、新模式。反過來,在線新經濟的發展,又更加強化、優化了這種創新生態的發展。在這種環境氛圍中,志在創新、樂于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企業、機構、人才等更多的創新主體,有更多來的理由、試的平臺、用的空間、新的發展。
面對未來,我們不僅要思考如何推動在線新經濟的發展,更要關注如何抓住在線新經濟發展的契機,激活新技術、新業態、新流程、新模式的能力,讓上海打造成為更多新經濟的發生之地、新科技的策源之地、新職業的誕生之地,讓更多人才創造匯聚上海、在上海創新創業的新理由、新機遇。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當地時間11月16日,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通過視頻參加“彭博創新經濟論壇”時表示,即將上任的新一屆美國政府應迅速采取行動,恢復與中國如今受損的溝通渠道,促進兩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不管是企業通過自身的創新發展,還是政府打造文旅消費聚集區營造的良好消費環境,各方都在大力培育新消費、新動能。自今年3月起,成都連續舉辦了8場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發布會,每月定期推出圍繞新技術、新零售、新供應鏈等主題的100個新產品和100個新場景。
屆進博會,各國企業參展熱情仍然不減,不少跨國公司把相關領域新技術、新產品帶到進博會,希望通過展會找到參與中國新發展的機遇。跨國企業不斷擴大在華投資,彰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而在疫情下催生出的中國經濟發展新業態、新趨勢,更是讓跨國企業看到了中國市場的韌勁。
參加電商直播專項職業技能培訓的學員在浙江義烏順利通過考核并獲得“電商直播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如今,數字化轉型是餐飲業大勢所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數據顯示,67.6%的餐飲企業計劃在疫情結束后,優化供應鏈或加速數字化轉型。
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深化、國際貿易的拓展,讓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不僅表現為一國國內經濟循環,各個環節的觸角也延伸到國外。
新消費有效促進消費回補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分析認為,今年以來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的在線新經濟,在自身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消費領域帶來新變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中國各地消費呈現日日紅景象。
不斷增加的5G基站,是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建設的大批新型基礎設施的一個縮影。可以預見,這樣的趨勢在后疫情時代仍將繼續,推動中國加速進入全面數字經濟時代,為經濟發展創造新機遇。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盤和林認為,要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上下功夫,以高度自由、高度便利、高度法治為主要目標創新經濟治理,著力破除行政區劃壁壘和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弊端,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推進改革開放,為海南經濟特區發展不斷注入強勁的新活力。
新經濟“解鎖”新玩法 國慶消費亮點可期 “20+破譯街區的方式,化身偵探來解密”,作為一條潮流網紅店鋪與傳統弄堂小店雜然相處的歷史街區,上海市長寧區的愚園路如今也通過挖掘街區的“新玩法”,讓老馬路充滿等待探索的新鮮感。
近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好消息頻傳。示范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介紹,示范區橫跨滬蘇浙,毗鄰淀山湖,位于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三地,面積接近23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