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3日19:0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這幾天,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正式啟動搬遷入住。作為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這里安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3914戶、超過18000人,計劃在5月10日到14日,集中五天時間基本完成搬遷。
“懸崖村”要搬遷了
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人們常說的“懸崖村”。“懸崖村”的村民們也要搬離這個世代居住的地方,搬進位于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居住。記者再次爬上鋼梯,探訪即將迎來喬遷之喜的村民。
鋼梯取代藤梯 村民上山節約1小時
“懸崖村”的鋼梯是從2016年8月開始啟動修建的。這些鋼管牢牢焊入懸崖,一共組成21段、767級臺階。整個鋼梯用了大約1500根、40多噸鋼管,光是固定用的扣件,就用了6000多個。
與原來的藤梯相比,鋼梯是直上直下的,不僅比藤梯好走、安全,還縮短了路程。噴了防銹油漆后,壽命可達10至20年。
村民拉洛說,以前攀爬藤梯上山進村,他需要3個小時,而不熟悉的外地人需要4個小時。鋼梯修好后,他們上山節約了1小時,下山就更快了。
通電通網建幼兒園 “懸崖村”里變化大
2016年11月,中國電信投資實施“懸崖村”網絡建設工程。現在,村民們可以在村里打電話、上網,也學會了移動掃碼支付。
目前,“懸崖村”的適齡兒童實現了100%入學。在勒爾社山上,還建立了幼兒教學點。
原址啟動旅游開發
按照搬遷計劃,“懸崖村”勒爾社的36戶貧困戶將在5月13日開始搬家。當地政府計劃在原址啟動旅游開發,修建民宿、開發大峽谷溶洞景點、設計徒步游路線,借旅游業助村民脫貧致富。
探訪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隔屏感受老鄉們搬家的喜悅
5月10日,四川涼山昭覺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迎來了首批住戶。當地貧困戶從土坯房搬到樓房,對新環境是否還適應?周邊教育、生活等配套設施是否齊全?搬遷后的就業問題又該如何解決?總臺央視記者實地探訪。
從山頭到城頭 從土坯房到樓房
走進安置點,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青灰色瓦片、黃色墻壁的樓房,具有濃厚的彝族風情。同時這里前有河流,后有山脈,山水環抱,向陽而居,環境也非常好。
而在小區的附近,幼兒園、醫院等配套設施也正在抓緊施工建設,很快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購置“九件套” 讓村民“拎包入住”
為提高貧困戶生活質量、改善家居環境,政府為每戶貧困戶補助5000元,購置了“四件套”(鋼質衣柜、鋼質碗柜、鋼質桌椅以及大小床兩張)。
同時當地政府還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按照戶均補助1600元的方式鼓勵貧困戶購置“五件套”(電視柜、沙發、洗衣機、電視、茶幾)。鄉鎮還成立貧困戶物品裝車服務隊,調集專用車幫助運送。
從農民變居民 搬得出也要穩得住
昭覺縣通過三個方面積極促進搬遷群眾就業,首先提供就業指導培訓,引導勞動力外出務工,并按照務工地距離和務工時間的不同,給予不同級別的交通補貼和穩崗補貼。同時在搬遷點附近創建農業產業園和開發公益性崗位,為易地搬遷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
此外,鼓勵村民自主創業和發展產業等方式來激活脫貧內生動力,增加群眾收入。
設立志愿者服務站 方方面面幫助貧困戶
在搬遷安置點現場,還設立了各類貧困搬遷入住志愿者服務站,生產生活物資需求服務站、子女入學咨詢服務站、就業服務咨詢服務站等,從方方面面幫助群眾盡快適應新環境,讓鄉親們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走得穩,走得好。
監制丨王姍姍 張鷗 朱興建
制片人丨溫露 丁沂
記者丨黃鸝 張俊卿
編輯丨任樂天
總有一些年份,注定會在時間的坐標軸上鐫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宣布,“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帕查有格立刻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對于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他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懸崖村”未來的路始終向前。村民們在懸崖上的舊村開民宿、做導游,在懸崖下的新家學刺繡、種果樹,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投入更多資源,措施更加精準。圖為2020年9月9日,駐村黨員干部在貴州省榕江縣計劃鄉污略村上門開展“問診”工作。
這是8月10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四開鄉梭梭拉打村拍攝的四川省武警總隊援建該村的幼兒園、籃球場和產業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金陽縣山江鄉老寨子村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和通村公路(6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
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希望新聞工作者發揚優良作風,撲下身子、沉下心來,扎根基層”;宣傳輿論工作要“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再次向包括新聞工作者在內的各行各業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
“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俯瞰四川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沐恩邸社區衛生院、中心校、便民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
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大涼山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但是,貧窮、偏遠、落后,甚至疾病都成為了涼山在外的“標簽”。人民網 趙祖樂攝 今年5月13日,“懸崖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下了高山,他們的新家在四川省規模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精準扶貧戶陸續搬進80多公里外的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新房,開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樣,高豐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種枇杷的人,也是第一個靠枇杷發家的人。
2020年5月12日至14日,“懸崖村”84戶精準扶貧戶陸續搬進80多公里外的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住進新房,開始山外的新生活。和王天才老人一樣,高豐村黨支部副書記楊再平是村里第一批種枇杷的人,也是第一個靠枇杷發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