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0日20:3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東風著陸場,標志著此次試驗船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平安著陸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索回收分隊立即對返回艙進行了現場處置,并連夜將返回艙運出沙漠,停放在距離著陸點約38公里的戈壁灘露營。而在昨天(9日),返回艙被吊裝、運抵酒泉場區。
在試驗船返回艙著陸之后,它的一張照片在網絡上流傳開來。在這張照片中,試驗船返回艙直立在地面上,艙體上半部分露出的內部結構像兩個大大的眼睛,看起來很可愛,被很多網友稱為“史上最萌飛船”。
專家詳解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外觀
有網友問,這露出來的都是什么?身上的艙蓋怎么都掉了?為此,總臺央視記者獨家采訪了新一代飛船試驗船研制團隊的專家,我們來聽一聽專家的詳細解讀。
返回艙并非受到損壞 實屬設計初衷
此次返回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的艙體上有幾處艙蓋剝落,試驗船設計師說,這并不是返回艙在返回過程中受到了損壞,而是原本就是這樣進行設計的。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總體主管設計師 王平:這一塊是我們的主傘艙,上面這兩個筒,是它的減速傘的彈傘筒。
可以把上面放的減速傘彈出來,彈出來以后減速傘充滿了(氣)以后相當于有一個力,可以把底下主傘艙里面主傘拉出來,這個繩就在這個槽里,把整個把主傘這么拉出來。然后像外邊這些蓋肯定之前就彈出去了。
由于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體積和重量都要比神舟飛船大得多,所以采用了群傘降落技術,降落傘的數量多了,體積也就更大了,所以在新飛船就必須有一個較大的傘艙。
王平:我們整個飛船它傘的體積相對來說還是挺不小的。所以如果要是把它放在上面的話,它特別占地,所以我們從優化空間結構和優化構形的角度來講,給它放在了底下。那么放到底下的話就需要從側面能用繩給它拉出來,主要是這樣的考慮。
此外,由于此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還驗證了高速再入技術,在穿過大氣層的時候與大氣劇烈摩擦產生了極高的熱量,返回艙表面也受到了嚴重的燒蝕,這也全都在設計人員的掌握之中。
王平:(試驗船)在發射之前整個涂的是白漆,它的顏色是白色的。那么經過高溫的一個燒蝕的過程,很多地方都燒黑了。那么整個的氣流的沖刷的情況來看,跟我們設計的情況是基本相符的。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表現完美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之后,接下來研制團隊還要繼續對試驗船的各項指標進行分析驗證。
試驗船設計師王平介紹,就目前已取得的結果來看,此次試驗船的表現可以說是相當完美。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總體主管設計師 王平:(試驗船)回來的過程還是非常完美的。包括整個的再入的過程,還有之前軌道飛行的過程,精度都是達到了我們設計的指標的要求,包括落地的整個的過程也是非常的完美。它落地的時候整個艙是直立狀態,完全符合我們的設計的預期的。
王平介紹,讓飛船著陸時能穩穩地保持直立狀態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首次給飛船安裝了緩沖氣囊,這也是我國載人飛船的首次嘗試。
王平:氣囊的表現也是非常完美的。我們氣囊設計了內層和外層兩部分氣囊,外層氣囊主要是負責緩沖。
如果它不放氣的話,那么它就像氣球一樣,落在地上它還會彈起來,就不穩定。而現在的話它落到地面以后,馬上將里邊氣放掉,這樣的話它就可以一下子坐在地面上。而里邊還有一個內層氣囊,是用于支撐我們著陸以后的返回艙的。
這次返回艙不僅落得穩,同時更是落得準。王平介紹,此次返回艙的落點與此前預計的地點非常接近。這不僅說明了返回艙的各項狀態與設計指標完美一致,同時也大幅降低了地面搜索的難度,更是為新飛船的新技術驗證提供了支撐。
王平:(返回艙)它在再入過程中,為了能把氣囊彈出來,它實際上要把防熱的大底要提前彈掉。那么這次由于落點精度很高,所以大底拋完了以后,離落點也不是很遠,然后我們成功地把它回收了。防熱大底的框架是我們利用全新的3D打印的技術,包括防熱大底內側安裝的一些電子設備都是完好的。
智能化提升 為新一代載人飛船打下技術基礎
為什么這次新一代飛船試驗船返回的落點精度能這么高呢?王平介紹,這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此次試驗船采用了一套全新的自主飛行控制系統,也就是說飛船的智能化更高了,通過飛船自己精確的飛行控制,為這次高精度的再入返回打下了堅實基礎。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總體主管設計師 王平:每一次變軌都跟我們的預期的標稱值幾乎分毫不差,保證我們最后再入的精度。我們整個的飛行過程要考慮地球的自轉影響,所以這個時間要控制得非常好,再加上我們自主控制,就保證了我們最后的落點精度也取得了一個很好的成績。
此次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由于采用了全新的自主飛行控制系統,飛行期間,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自主完成了七次精確變軌。
王平:前七次軌道機動是用于把我們的飛船抬到一個遠地點,接近8000公里的一個大橢圓的軌道上,然后這樣可以從一個很高的地方再入,可以獲得比較高的再入速度,來模擬從月球返回的地高速再入的這么一個過程。
前期的變軌主要是這個目的。那么我們還設計了第8次變軌,主要是考慮對前七次軌道的一個偏差的修正。這次因為前期自主可控過程非常完美,所以第8次我們就取消了。
通過采用自主飛行控制系統,賦予了飛船更高的智能程度,這也是我國航天領域的一次全新嘗試。此次試驗船正是通過自主創新、勇于嘗試,驗證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將為我國未來的載人飛船打下堅實基礎。
王平:后續我們會對返回艙各方面進行一個分析,包括它的結構防熱,還有里邊的各種的電子設備進行一個分析,包括我們后續還有支持下一階段的真正的新飛船型號的研制,以及為我們可重復使用未來的一些技術攻關,拿到一些第一手的數據的材料。
(編輯 尹惠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這些名號都是響亮的,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名號背后的那個人——張柏楠。為了確保航天員的絕對安全,張柏楠接手了這個任務——在兩個月時間內,研制新型緩沖器代替老型號。
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酒泉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與試驗船項目成員一起見證了這一幕。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有了試驗船的探索,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航天員一定會搭乘更棒的新飛船馳騁寰宇、往返天地。
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新飛船不僅可以去近地空間站做客,同時在返回艙不變的情況下,更換動力更強勁的服務艙,還可到月球附近轉一圈。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于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復使用等關鍵技術。
5月8日成功返回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研制過程中的關鍵一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 張柏楠:這是我們載人航天人的一個夢想,能夠從跟跑到并跑。
5月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90秒看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記者劉詩瑤、余建斌)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后,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了解到,該院為飛船配備的多種黑科技,成為確保它成功返航的秘訣。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進行首次試驗驗證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6日在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專家正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