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9日11:32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在國際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造成深遠影響、國際戰略態勢出現深刻變化的關鍵時刻,做好“兩個準備”對于我們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攜手世界各國共同戰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形勢和沖擊國際秩序的嚴峻復雜性的重大戰略判斷。隨著形勢的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構成本世紀最大的全球性危機。疫情不僅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帶來重大挑戰,而且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產生巨大沖擊,極有可能衍生出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和政治危機。同時,上述因素相互疊加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對國際體系、國際秩序、國際格局和全球治理造成了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進一步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
當前,我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基于對世界大勢和中國發展歷史方位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分析,作出了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戰略判斷,是決定中國戰略方向的關鍵。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是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擔當,對世界發展大勢和中國自身發展作出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和戰略性的深刻認識,對于我們積極妥善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復雜嚴峻挑戰,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具有舉旗定向的重要意義。
這是以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時代中國發展歷史方位的實踐指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加速演變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中國和平發展可能要面對較長時間外部環境的變化。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所謂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么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所謂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局部怎么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謂正確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系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我們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準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影響下外部環境變化的規律走向,堅定戰略自信和戰略定力,以歷史思維把握變局,以辯證思維應對變局,以戰略思維引領變局,以創新思維塑造變局,善于駕馭矛盾,準確把握主次矛盾,持續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時俱進,始終掌握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主動權。
這是中國致力于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倡議。團結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唯一正確選擇。在當前疫情形勢發展錯綜復雜,人類共同面臨歷史上從未遭遇過的全球性重大危機的關鍵時刻,3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向國際社會提出了“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斗爭”的中國倡議,強調了加強國際合作是預防病毒擴散和拯救生命的唯一途徑,表達了中國與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強化政策協調、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的決心和信心,體現了中國在這場抗疫大戰中的關鍵角色和大國擔當,展示了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形象。
這是中國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為世界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注入動力和活力的政治宣示。中國作為世界大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共同威脅和挑戰,有義務、有責任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戰勝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對外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不僅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也要擔負促進人類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同樣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追求。因此,中國以負責任的大國擔當,率先發揮大國作用,與世界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為世界各國戰勝疫情力所能及地提供援助和支持,為維護全人類健康權和全球公共衛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已經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和動力引擎。中國已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特別是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位。中國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動復工復產,確保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安全穩定運行,經濟秩序有序恢復,經濟運行穩定,在推動國際合作方面也發揮了示范作用,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莊嚴承諾,以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國際角色的確定性,努力減少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世界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為維護世界政治經濟穩定,重塑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恢復正常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注入動力和活力。
這是要求領導干部胸懷兩個大局、進行偉大斗爭的政治動員。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際形勢日趨錯綜復雜。我們要清醒認識國際國內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妥善做好應對各種困難局面的準備。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這實際上是在認真研判當前紛紜變幻的國際形勢和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各種新風險新挑戰的基礎上,對廣大領導干部進行的政治動員。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和平發展絕非坦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可能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要在紛繁復雜的國際矛盾中進行偉大斗爭。因此,必須居安思危,堅持底線思維,樹牢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凝心聚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全會的全局性、歷史性意義的認識,必須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大論斷,結合當下的時代背景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來領會和把握。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認知和準確把握,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理念科學,發展才能蹄疾步穩;“戰略是發展的規劃”,戰略得當,未來才能行穩致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
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必須用好調查研究這個法寶,把各項工作做好。領導干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拿出對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導作用的調研報告。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結晶。高遠的思想境界是覺悟,科學的方法論呈現高超的領導藝術,二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9月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并肩戰斗的偉大勝利。
各級領導干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把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堅定“四個自信”。系統把握和自覺運用全書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
作者:韓文乾(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馬克思主義哲學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認真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對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哲學素養及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在福建調研時指出,希望福建“抓住機遇”“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廈門已經發展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和“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在福建調研時指出,希望福建“抓住機遇”“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肯定廈門已經發展成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和“現代化國際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