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5日17:1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提到藍色,你可能會想到大海,或者地球的顏色。這張照片里,右下角的地球正是一抹亮眼的藍色。這張照片去年登上了科學雜志,被譽為“最美地月合影”。定格這一抹藍色的是一群90后的年輕人,他們平均年齡24歲,最小的只有20歲。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研制了世界上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龍江二號”。如今,他們已經開始迎接全新的挑戰。
從不可能到可能 學生也能發射衛星
要發射衛星,這個普通人覺得很遙遠的事情,從韋明川口中說出來卻顯得很平常,年紀輕輕的他已經跟航天打了快十年交道了。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負責人 韋明川:一開始想做衛星的時候,我們是上大二,當時在學校的業余無線電俱樂部,我和幾個同學一起提出來,當時我們自己也覺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請。
2015年,韋明川和團隊研制的首顆衛星“紫丁香二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是我國首顆由高校學生自主設計、研制與管控的納衛星。隨后他們又相繼發射了多顆衛星,開啟了屬于他們的太空征程,韋明川也成為了我國最年輕的衛星總師。2016年,哈工大衛星技術研究所成功贏得了在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發射任務中進行搭載試驗的機會。此時的韋明川已經從大二的學生成長成了實驗室中的“韋老板”,他帶著跟他當年一樣只有二十歲的學生,開始了更加熱血的探索。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負責人 韋明川:能夠參加到咱們國家的探月項目中來,感覺還是很幸運的,但是壓力也很大。
“龍江二號”的驚險時刻 聯手化解風險
2018年5月21日,這顆被命名為“龍江二號”的小衛星隨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升空。就在團隊剛要松口氣的時候,衛星卻出現了軌控發動機無法關機,甚至面臨發射失敗的可能。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成員 邱實:我也不知道那天大家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大家滿腦子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必須而且一定要把這個“龍江二號”搶救回來。那天晚上我們發送了接近500條指令,每一條指令都非常有效地執行。
經歷了各種考驗,“龍江二號”終于抵達月球附近,成為世界上首個獨立完成環月飛行的微衛星。讓團隊更加驚喜的是,在衛星傳回來的照片中,拍攝到了一張完美的“地月合影”。
贊譽背后是冷靜 迎接新挑戰
這張照片登上了科學雜志,被譽為迄今為止最美的“地月合影”之一,也讓這個年輕的團隊獲得了更多的贊譽。但是他們自己卻顯得十分冷靜,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航天夢才剛剛開始。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成員 泰米爾:我們用自己設計的這款相機拍攝到了月球,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也會想方設法地給這個相機賦予更多的、更復雜的一些科學任務,讓它(相機)代替我們自己的雙眼,去看得更遙遠,更加清晰。
哈爾濱工業大學紫丁香學生微納衛星團隊成員 吳凡 :這只是一個開始。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精神層面,我們都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我們前輩去學習。
記者從安徽師范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恒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后,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在裴照宇看來,嫦娥五號任務對于我們“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于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河南航天695廠還承擔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使用的多種關鍵元器件的研制配套工作,在火箭運輸系統中發揮關鍵控制作用。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探月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開啟了中國人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2014年10月發射的嫦娥五號T1試驗器拍攝的地球和月球合影國家航天局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掀開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全方位研究了月球的總體情況。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發射,進一步挑戰全新技術,結束月球探測任務后,飛過距離地球150萬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二點,隨后,飛掠圖塔蒂斯小行星。
這部新電影由內地、香港和德國聯合制作,講述了一個人在不同時空身份轉化,去解決因為人類的不同弱點帶來的問題。作為通往中國內地的窗口、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系人”,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東西方文化匯集和火花碰撞的地方。
槍林彈雨中堅守戰場前線 地震臺風時逆行災難現場 黑暗不公前守望底線正義 歲月變遷里記錄時代風云 采寫編評是他們的本領
很多天文現象,例如恒星發光、白矮星和脈沖星、太陽中微子的振蕩、宇宙背景輻射,乃至宇宙結構的起源等,都是因為量子力學規律。量子力學也為材料科學技術、醫學和生物學提供了分析工具,包括X射線、電子顯微鏡、正電子湮沒、光學和磁共振成像等。
首席科學家卻沒能等到這一天。人類就從未停止對浩瀚星空的好奇與向往。向那些帶著我們走向星辰大海的人致敬。
位于上海市南京路的網紅打卡地獨角獸星空藝術館升級了浪漫神奇的鏡像視效空間,游客宛如置身宇宙。位于上海市南京路的網紅打卡地獨角獸星空藝術館升級了浪漫神奇的鏡像視效空間,游客宛如置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