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30日09: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曲哲涵)與2月底相比,截至4月10日,扶貧項目資金支出規模增加520.37億元,達到790.58億元,增長192.58%;扶貧項目開工數增加17.51萬個,達到28.11萬個,增長165.19%;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增加1251萬人,達到2353萬人,增長113.52%。密切跟蹤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挑戰,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并向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傾斜,財政部及時調整優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政策,加強對地方資金下達和政策落實的督促指導,取得明顯成效。
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下達時間比往年提前一個多月。安排14億元傾斜支持湖北、廣東、河南、浙江、湖南、安徽、江西受疫情影響較重的7省,其中湖北8億元,其他6省各1億元;安排4億元獎勵吸納貧困勞動力跨省就業規模較大的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東部4省,鼓勵東部省份克服疫情影響吸納貧困勞動力跨省就業。與此同時,資金安排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掛牌督戰地區、人口較多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和貧困革命老區傾斜,確保脫貧攻堅重點難點任務得到充足保障。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從跟蹤各地落實情況看,各級財政部門能夠及時下達資金,細化實化各項要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是保障了重點扶貧項目資金需求。比如,貴州下達2020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94.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98%;安徽下達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2.3億元,比上年增加5.6億元,新增部分全部用于貧困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縣。
二是促進了扶貧項目加快開工。截至4月10日,中西部22個省份安排扶貧項目37.9萬個,投資總額4626.01億元,已開工扶貧項目28.11萬個,開工率74.17%,較3月初提高42.1個百分點。其中,河南、重慶、安徽等省份開工率高于80%。
三是財政支持扶貧產業復工復產和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政策效果明顯。截至目前,中西部22個省份有扶貧車間28519個,復工率94.92%;扶貧龍頭企業29033個,復工率96.81%。25個省份已外出貧困勞動力2353萬人,占去年外出務工總數的86.21%。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30日 04 版)
一筆筆持續增加的資金投入,一項項精準發力的稅收優惠,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送去了脫貧的希望和美好生活的盼頭。在財稅支持脫貧攻堅過程中,改革步伐鏗鏘堅實。不僅確保了資金投入效果,也拓展了財稅支持脫貧攻堅的作用面和發力點。
為了確保政策落地,稅務部門全面梳理了國家出臺的110項支持脫貧攻堅稅費優惠政策,并發布了政策指引,分門別類列出政策內容、享受條件,把稅收優惠政策“打包”送到群眾手中。“僅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稅務部門落實支持脫貧攻堅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就實現減稅950多億元,同比增長38%。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產業扶貧對貧困戶收入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了57%。上海市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迪慶陸續建設了11個蔬菜直供基地,經過半年多的發展,蔬菜基地帶動了周邊4個鄉鎮、10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實現綜合產值1100萬元。
阿西阿呷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負責成昆鐵路5633次“慢火車”。國鐵集團派駐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的副縣長周勝展指出,欒川縣過去是秦巴山區重度貧困縣,國鐵集團自2012年結對幫扶欒川,欒川縣的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2.34%降至2019年的0.306%。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扶貧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已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貧困人口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貧舉措。
(記者 史雅喬)9日,記者從國務院扶貧辦獲悉近期脫貧攻堅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中西部22個省份扶貧公益崗位安置496.28萬貧困人口,其中護林員127.17萬人,護路員31.4萬人,保潔員151.39萬人,護水員18.02萬人,護理員6.19萬人,村務管理員34.29萬人,其它127.82萬人。
10月15日,國新辦在拉薩召開新聞發布會,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鄭重宣布:到2019年底,西藏貧困縣區全部實現摘帽,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
25000元人均年收入助力困難群眾穩得住、能致富。這組數字有力展示出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的脫貧之力和脫貧之效。越西縣越城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城北感恩社區。
”經過一系列檢查,貧困戶羅秋霞回到了熟悉的扶貧車間,開始包裝起新出爐的蛋黃鍋巴,很快和工友們熱火朝天地忙起來。涇縣相關部門對公司進行了復工前的全面審核,及時下達了《復工復產通知書》,下發了《物資調撥單》及具體的調運線路通行證。
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組織消費扶貧,加大培訓力度,促進轉移就業,讓貧困群眾有穩定的工作崗位。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