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8日09:46 來源:光明日報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王巍
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推進鄉村文化建設的村黨支部書記周營賢、創辦“農家戲迷活動中心”的魏書振、發揚光大非遺文化的傳承人董海彬、身懷文化技藝的王尚志……昔日這些農家院里的“農民藝術家”,如今在忙碌的田埂上頻頻唱出“大戲”。這些“村寶”攪動了農村文化一池春水,成為河南平頂山鄉村的新名片——有溫度、接地氣、顯特色。
所謂“村寶”,就是通過村委推薦、群眾推薦、個人自薦等多種形式產生的各村具有文化技藝、文化符號的“能人”,助孤濟困、向上向善的愛心人士或德高望重的鄉賢。
去年8月以來,按照河南省統一安排,平頂山市開展了“尋找村寶——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動”,通過732名尋找村寶文化志愿者舉辦各種活動130余場次,在33個試點村尋找出了114名村民們認可、喜愛的“村寶”。
帶領村民致富的“寶”
“地處偏僻,世代貧窮,村民保守,文化落后,如何擺脫貧困?我們村多年來想了許多辦法,都未能如愿。”魯山縣瓦屋鎮樓子河村黨支部書記周營賢說。
2016年12月16日,河南省首批“鄉村音樂廳”在該村啟動,從此,窮山村找到了通往致富道路的坐標。周營賢依托文化志愿者大力開展“鄉村音樂廳”建設,舉辦快板、葫蘆絲、足球、舞蹈、廣場舞等培訓輔導,受益群眾526人次,不少村民學會了跳舞、彈電子琴等;組織村民創作了28個充滿鄉情、鄉音、鄉味的文藝作品,舉辦鄉村“春晚”、節慶演出、文化課堂計57場次,受益群眾達45000多人次;2019年、2020年鄉村“春晚”面向全國直播。
“每次從方圓幾里外來排練演出的村民都吃住在周營賢家,沒有資金,周營賢把自己的車都賣了。”村民雷琴說。
3年多來,文化的春風沐浴了樓子河村,潤物無聲,村里悄悄地發生了新變化。如今,打牌賭博的沒有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好吃懶做的不見了。村里把每月農歷初九至十一定為農副產品趕會期。會上,處處是跳舞、敲鼓、唱戲表演和賣山野菜、土特產的熱鬧場面。
“俺賣漿面條一天就能掙800多元。”村民喬安高興得合不攏嘴。村民李振宇說:“這都是文化帶來的脫貧致富啊。”文化致富的商機,讓該村在外創業的周文昌、周同國、吳老輝先后返鄉,計劃投資5000萬元興辦養雞場、養羊場;目前,該村紅色教育基地、村農貿市場、香菇基地正在規劃中;貫通村中的柏油馬路開始擴建。“村寶”周營賢帶領村民走上了文化扶貧的鄉村振興之路。
“文化不僅能改變村民們的思想,也能讓鄉親們富起來,讓樓子河變得更加美麗,實現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目標!”周營賢感慨地說。
豐富村民精神生活的“寶”
“我們佰善傳媒公司——中國大黃網紅孵化基地,現有員工20人,其中18個人是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我也是‘大黃村人’。”佰善傳媒公司的楊曉波自豪地說。
10年前,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地地道道的“泥腿子”馬豹子不甘貧窮,帶領自己的魔術團走南闖北,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09年,在村民窮則思變的期盼中和上級部門的支持下,他放棄了紅紅火火的魔術團回到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那時候的大黃村是出了名的落后村,人心渙散。”村民黃勇說。馬豹子統一兩委班子認識后,抓黨建、保民生、促發展,個人出資670多萬元修整道路,建設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留守兒童愛心家園、愛心救助超市,建成370套別墅新居,村民陸續入住,以土地流轉、解放農村勞動力為切入口,把傳統魔術演藝與中國制造和商品銷售相融合,促進魔術文化產業鏈轉型發展。創造了“3個中國之最”——最大農村圖書批發市場、最大農村小商品批發市場、最大魔術文化產業園。村民李麗萍說:“我做圖書批發8年了,最好的時候一天銷售額有六七萬元。”
“村寶”馬豹子和大黃村人把文化產業作為致富和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結合點,走出了一條“農民創造文化,文化造福農民”的創新之路。“11年來,寶豐縣趙莊鎮大黃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資源貧乏的落后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馬豹子書記是讓村民致富的‘寶’,讓村民開心的‘寶’!”鎮干部王建宏說。
一聲“村寶”,喚出更多期待
“我83歲了,咋也沒想到當上了‘村寶’,真是感謝黨啊!”來到平頂山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滍陽鎮閆口村“村寶”魏書振家中,正帶著村民唱戲的魏書振說出了肺腑之言。
魏書振12歲開始學唱河南墜子,至今保留的拿手大書有《呼延慶打擂》《小八義》《羅通掃北》等30多部。按老伴的話說,那就是“一唱戲他就沒病了,晚上戲唱得再晚,也不耽誤他一大早去賣豆腐。豆腐賣完了回來接著唱”。
“魏書振老人真是鮮,咱們把他談一談,夏天給咱開電扇,冬天給咱把火盆端……”村民們唱出了對“村寶”的喜愛。
戲迷們就像“影子”一樣,整天圍在魏書振老人家里。于是,魏書振自購桌凳130多件、暖水瓶22個、電扇電暖器10多個。在他的影響下,每天來家中唱戲、學戲的少則50人,多則180人,前來聽戲的觀眾最多時有八九百人,把屋里屋外圍了個水泄不通。
“每月逢二都會舉辦表演,村里成立了戲迷隊、舞蹈隊、盤鼓隊、村民戲迷活動中心,還成立了農民劇團等隊伍,村里建起漂亮的文藝大舞臺和文化活動中心。村旁正在建設的舒山公園已經初具規模。閆口村成了‘會唱戲的村莊’‘生態美麗鄉村’。”文化志愿者胡夢菲說。
一聲“村寶”,喚出了村民對鄉村文化發展的更多期待。河南村寶的“影子”效應讓百姓唱“活”了沉睡鄉村,也喚醒了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
荷和原鄉繪就重慶鄉村振興新圖景 銅梁區委宣傳部供圖 華龍網發 農戶把“土特產”搬到了路邊:雞蛋、四季豆、李子、干荷花、蓮藕畫、土陶器、手工竹器,還有銅梁龍燈彩扎等,遍布文創街的每個角落。
在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流通業方面,支持洛陽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載體,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發展數字農業,建設數字鄉村。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加強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分類別、多批次開展鄉土實用人才、高素質農民培訓。
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
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
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當日,在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羅嶺鄉講理村,村民登臺表演文藝節目,慶祝2020首屆洛陽鄉村文化旅游節開幕。
“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宋虎振建議國家層面加強對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指導,并在新一輪糧食核心區規劃中加大對河南的支持力度。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升其治理水平,既有國家治理共性問題,也有其特殊性。提高鄉村的治理能力,要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充分利用鄉村的自治與德治資源,形成有效化解鄉村矛盾和問題的機制。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到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包括城市現代化,也包括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建設法治鄉村,不但能夠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而且能引導農民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到浙江安吉縣余村考察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包括城市現代化,也包括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建設法治鄉村,不但能夠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而且能引導農民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