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7日17:1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4月27日電 題:何以年均減貧逾127萬人——貴州精準扶貧工作法
新華社記者楊洪濤、向定杰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全省貧困人口從923萬人減少到2019年的30.8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6.8%降至0.85%,年均減貧超過127萬人……
從全國“貧困人口最多”到“減貧人數最多”,貴州是如何做到的?在識貧、施策、啃“硬骨頭”等方面有哪些“打法”?
識真貧:人工看,云在算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發源于烏蒙山區畢節市威寧縣的“四看法”,教會了全國無數扶貧干部如何快速識別貧困戶。
“四看法”主要探索者、時任威寧縣迤那鎮五星村黨支部書記李仁兵說,這看似簡單卻很實用,便于分析致貧原因,防止錯評、漏評。
一些地方進一步拓展,來評判貧困戶是否達到“兩不愁、三保障”。
銅仁市萬山區敖寨鄉中華山村貧困戶姜菊蘭家里,水泥硬化的院子非常干凈,客廳擺放著電視、冰箱等家電,臥室的被子整整齊齊。
“現在不愁吃、不愁穿,你看我的衣柜。”她說著便打開了衣柜,單衣、毛衣、羽絨服一應俱全,“我都不知道穿哪件好了。”
“看群眾生活好不好,不能只看房屋外表,還要看家里擺的、身上穿的、鍋里煮的、柜里放的、床上鋪的。”中華山村幫扶干部段凌睿說,貧困戶是否脫貧要實地調研,做到“客觀有的、系統錄的、袋里裝的、墻上掛的、嘴上說的”5個方面一致。
除干部“多跑腿”,貴州還讓數據“多跑路”提高識貧精準度。
點開“貴州省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任意輸入一個貧困戶姓名,其家庭情況一目了然。
“平臺打通了民政、工商等17個部門數據。”參與開發系統的工程師任光偉說,通過數據橫向比對,如貧困戶名下登記有不動產、小轎車,系統都會顯示異常,并推送給一線干部調查核實。
扶真貧:斷窮根,全面扶
2015年底,貴州省有9000個貧困村、493萬貧困人口,貧困人口數量排全國第1位。
時間不等人,必須跳出深山找出路,以“空間”換“時間”!
為徹底拔除窮根,貴州用4年多時間把“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188萬人搬出了大山。
“只要有班上,心里就踏實。”遵義市正安縣瑞濠街道辦易地扶貧搬遷戶蒲家紅說,今年春節后還擔心沒工作,沒想到家門口的吉他廠很快就復工了,只要正常上班,每月就有3000多元收入。
瑞濠街道辦安置點緊靠縣工業園區,居住著1.7萬名搬遷群眾。2019年戶均就業2.04人,今年新冠疫情發生后,當地通過向外輸出、內部拓展崗位等形式,實現戶均就業1.8人。
這是貴州易地扶貧搬遷“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的一個生動案例。
在實踐中,貴州摸索出了堅持建設資金由省級統貸統還、以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為主、城鎮化集中安置、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等“六個堅持”做法;完成搬遷后,又全力構建基本公務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
惠水縣探索出“十問工作法”,即干部走訪要“十必問”:問家庭人口信息、水電訊是否通暢、就業情況、經濟收入、子女就學、政策享受、健康狀況、鄰里是否和諧、土地流轉情況、是否滿意。
后續幫扶最關鍵的是就業。據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統計,目前全省40多萬有勞動力搬遷家庭實現戶均一人以上就業。
真脫貧:興產業,防返貧
產業興,荷包鼓。聚力扶貧產業,提升了脫貧“成色”。
最近,在榕江縣車江萬畝壩區,每天有數百群眾忙碌著,將蔬菜源源不斷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
從“為吃而種”到“為賣而種”,是貴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
2018年起,貴州圍繞產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等“八要素”進行產業結構調整。2019年,又確定由12位省領導領銜成立專班,推進茶、食用菌、蔬菜等12大特色產業發展。據統計,2019年農業產業帶動全省111萬余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為動態掌握脫貧進度和成果鞏固情況,貴州還建立防貧監測預警保障機制,對“脫貧不穩的貧困人口”和“建檔立卡之外的邊緣人口”進行監測。
“確保戶均有1到2個產業,能通過分紅、務工等方式穩定脫貧。”江口縣縣委書記楊華祥說,對重點人群進行動態管理、多重保障,降低了返貧風險。
目前,貴州還有貧困人口約占全國剩余貧困人口的1/9。今年2月,貴州對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和3個剩余貧困人口超過1萬人的摘帽縣,分別由一位省委常委或其他省領導掛帥,省市縣三級聯動,掛牌督戰到村、到戶、到人。
為確保深度貧困縣沿河縣如期摘帽,銅仁市從全市抽調95人組建督導組,從市直62家單位選派200名干部常駐沿河鄉村,督導并參與脫貧攻堅。
“大家帶來了脫貧經驗,加上超常規舉措,我們一定能如期脫貧。”沿河縣思州街道沙坨社區黨支部書記崔永飛說。
專訪:中國減貧成就為貧窮國家帶來希望——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杰弗里·薩克斯 薩克斯認為,過去40年中國積累了很多長期發展經驗,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其他國家可以在多方面借鑒中國脫貧經驗。
12月3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宣布,中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對此,中東歐國家多位駐華使節表示,中國脫貧攻堅目標達成,不僅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的經驗和智慧也為世界帶來更多啟示。
俄羅斯《俄羅斯報》在刊發的《一個戰勝貧困的國家》一文中分析說,中國扶貧成就得益于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改革開放政策。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增加了難度。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參與記者:凌馨、杜洋、孫曉玲、吳丹妮、袁夢晨、楊柯、明大軍、陳家寶,編輯:樊宇、俞懋峰,制圖:魯豫)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如果不是政府,我可能就活不成了……”在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護工黃翠英提起往事,眼淚奪眶而出。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至2017年底,上蔡縣先后在全縣分三批共建成32個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中心,實現了26個鄉鎮(街道)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接續奮斗,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人,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