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6日20:15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勉勵新時代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飽含著深厚的航天情懷,激勵著新時代航天人接續奮斗,奮力實現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夢想。
50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東方紅”奏響太空到“天問一號”遙指火星,我國航天科技以令人驚嘆的速度,不斷刷新紀錄,創造了追趕、并跑、超越的奇跡。從科研院所到試驗基地,從荒涼戈壁到浩瀚海洋,到處留下了中國航天人艱苦創業的足跡,孕育形成的偉大航天精神已經深深熔鑄進中國人血脈。
新時代航天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接過前輩奮斗旗幟,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斗志投身新時代航天事業,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走得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建大功、立新業。
齊奮斗克險阻,靠創新攀高峰。創新是航天精神的靈魂。回望歷史,廣大航天人始終緊盯世界科技前沿,圍繞自力更生,堅持自主創新,科學求實,團結協作,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成就了中國航天大國的地位。
當今中國,無論是追求科技進步,還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都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創新活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創新精神。各行各業要以航天人為榜樣,激揚創新的自信和勇氣,在各自領域內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奮勇爭先。特別是要聚焦事關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的關鍵領域“卡脖子”項目,要咬住不放,攻堅克難。
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今天,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國內外復雜局面,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我們更需要大力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堅定信心,同舟共濟,不斷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創造新的歷史業績,譜寫新時代奮斗者的壯麗篇章。
央視評論員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五號探測器鉆取子系統主任設計師 王國欣:說不緊張,其實是不想緊張。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吳煒琦亮相《開講啦》現場解答了網友的疑惑。(編輯 趙慧)
12月6日11時58分,伴隨著一陣撼天動地的巨響,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23天再傳捷報,接連取得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4戰4捷。從高分四號,到高分十三號,再到今天的高分衛星收官之戰,5年光陰,見證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發射能力不斷躍升,也見證著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
在安徽省滁州市永樂小學天文科技館內,小學生登上模擬神舟飛船體驗了一回登月之旅。新華社發 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寄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青年代表,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5所長征五號火箭型號主管孫振蓮,在發射塔架前向媒體介紹火箭情況 靠的就是大家 對長五火箭、對航天的熱愛。
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作為國人,我們在為我國載人深潛科技取得偉大成就歡呼的同時,更要向“奮斗者”號的團隊學習,永攀創新高峰,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2000年10月31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01星,為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責任編輯 李亞瓊 楊巧云)
發射場系統01指揮員王光義說,“因為我們是從負13小時開始要有工作了。接下來,韋康和他的同事們要進行一系列發射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加注燃料等重要程序。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7月31日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發出賀電。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人民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愿同各國共享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共促全球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