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4日14:59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一季度我國GDP為2065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8%。民生方面,隨著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客觀地說,疫情期間能達到這樣的數據已經很不容易。盡管經濟增速下來了,但是整個產業體系扛住了沖擊,14億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強有力的保障。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疫情發生后,面對糧食安全的復雜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正確有效應對,連續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最大限度地克服疫情對春耕春播生產的影響,確保今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總體穩定、農資供應總體有保障。一季度,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目前,全國主要農區氣候條件總體有利,春耕春播進展順利,冬小麥整體長勢好于上年和常年,夏糧豐收有希望。
疫情沖擊之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少企業、行業經營發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目前,隨著各地區各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截至4月15日,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為84%。從行業看,第二產業復工率高于生產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的復工率高于生活性服務業。從地區看,各地區的復工復產率呈現齊頭并進的趨勢,25個省份的復工率超過80%,湖北省近日也呈現出快速上升的勢頭。從企業類型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復工率高于中小企業整體水平。
越是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越要高度重視培育壯大新動能。疫情發生后,在線辦公助力復工復產,云商業云服務便利社會生活,智能制造加速發展,這些都離不開“新基建”的有力支撐。可以說,加快“新基建”是經濟所需也是大勢所趨。
“新基建”通常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經過連續多年大規模投資,傳統基建領域的存量基數已經很高而“新基建”卻處在起步階段,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機構測算,到2025年,我國5G網絡建設投資累計將達1.2萬億元。2020至2025年,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將達10.6萬億元。一端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新基建”有益于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提供重要支撐點。
從企業生產方式來看,數字化轉型可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疫情期間,依托自身廣泛而深入的數字化轉型基礎,利用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遠程運維技術,寶鋼將寶山基地的冷軋熱鍍鋅智能車間變成了一座24小時運轉卻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燈工廠”;富士康的“熄燈工廠”則通過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導入,實現了完全自動化,不需要人工參與也可以完成生產。無論富士康還是寶鋼,能夠在危急時刻逆流而上,都是依靠數字化轉型。據有關機構研究測算,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比例約25%,遠低于歐洲的46%和美國的54%,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戰勝疫情,信心比黃金珍貴。總體上看,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程度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總會過去。我們相信,風雨過后,中國經濟將會更加茁壯,也必將拓展出新的天地。(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屈曉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記者獲悉,我國制造服務業發展將迎來新一輪升級。業內指出,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是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路徑,也是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發力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以擴大內需為重要導向的高水平開放,就是要實現內外市場聯通、要素資源共享,就是要構建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總的來看,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堅定不移推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堅定不移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將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
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們主動推進的中長期經濟格局再定位,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特別是要抓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新的地區生產網絡,加強跨境創新網絡建設,為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助力。
10月份,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明顯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月加快1個百分點,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1月份至9月份加快1個百分點。
作者:南京財經大學教授,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 胡雅蓓;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強大國內市場作為發力點,需要重點關注三條發展路徑: 一是在需求端,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在連接需求與供給、國內與國外市場的流通環節,統籌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
商務部日前在第三屆進博會上發布的《中國服務進口報告2020》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累計進口服務3.4萬億美元,是推動全球服務進口增長的第一大力量。服務進口一方面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向世界開放中國服務業市場、共享中國機遇。
支持上海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以公司化模式運作,開展標準倉單、非標倉單、保稅倉單與場外衍生品交易,推動大宗保稅商品轉讓登記規范化。優化經貿摩擦案件應對,支持企業依法提起貿易救濟調查,擴大貿易調整援助試點范圍。
我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已經印發,將啟動實施新一輪的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同時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集體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面扎實推進。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表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