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17:07 來源:中國環境
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赴陜西考察,在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柞水木耳獲得總書記點贊。“小木耳,大產業”,柞水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主要靠的就是質地柔嫩的木耳,而柞樹正是生產木耳的優等菌材。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又走進平利縣茶葉現代示范園區。平利通過發展茶產業,當地帶動100多戶貧困戶300多人,每年人均增收1100多元。
秦嶺優良的生態環境,滋養著八百里秦川,為脫貧攻堅帶去強大助力。而就在20天前,習近平總書記重訪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浙江安吉縣余村,指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無論是小木耳還是茶產業,都是當地人民保護生態的回饋。
生態優勢就是經濟優勢,不是只有重工業才能創造GDP。作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的縮影,余村在15年間依托竹海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實現了從“石頭經濟”到“生態經濟”的轉型。2019年,余村經濟總收入達2.79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49598元。同樣把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的,還有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均GDP超過香港接近新加坡,單位GDP能耗、水耗卻是全國最低的地區之一。究其原因,是南山區努力踐行“兩山”理念,實施“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雙輪驅動經濟發展戰略,以更優的生態環境產品集聚創新智力資源,以更高的綠色發展動能匯聚民生福利,其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大于42%,已成為生態環境高品質且經濟發展高質量的典型。
對于企業來說,保護生態也是推動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長期在庫布其沙漠開展生態治沙的億利資源集團,通過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和生態光伏等沙漠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帶動沙區農牧民創業就業、脫貧致富。不僅累計規模化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還帶動脫貧10.2萬人,逐步實現了生態保護、企業發展和產業扶貧的互促共贏。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實踐已經證明,綠色發展這條路子是正確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是可以齊頭并進的。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巨大壓力。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GDP增速下滑,各地壓力不小,但越是這種爬坡過坎的時候,越要保持戰略定力,決不能為了經濟數據增長,重回過去的粗放型發展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后考察經濟社會發展,把余村、秦嶺、西溪濕地等作為重要目的地,就是傳遞出明確信號,無論形勢多困難、挑戰多嚴峻,我國將始終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對此,各地必須深刻領會,黨員領導干部尤其要筑牢思想根基,繃緊高質量發展這根弦兒。理解好生態本身就是經濟的理念,像余村一樣,挖掘當地優勢生態資源,培育生態產業,創新生態文化,積極探索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方法路徑。推動實現發展方式轉變、價值觀念進步,將綠色發展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全面融入決策部署、貫徹執行各方面,全面融入法律法規、行為規范各領域,全面融入生產、消費各環節。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在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也是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潛力和后勁。全面小康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全面”二字意味著不僅僅經濟發展要達標,生態環境保護也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指標。即使有了新冠肺炎疫情這道“加試題”,各地也要朝著既定目標堅定前行,交出一份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答卷。
來源:中國環境報
編輯:周亞楠
更多精彩,請關注中國環境APP
長按識別二維碼下載↓↓↓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志、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微信、中國環境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互聯網、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后,方可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并注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于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于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于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版權合作聯系電話:010-67172392
侵權舉報聯系電話:010-67112822
”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同時,還抓好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各族人民共同唱響民族團結“好花紅”。韋孟佩介紹,隨著群眾的陸續入住,社區開始引入馬尾繡制作企業,既傳承了這門非遺技藝,又讓群眾從中受益。
新華社鄭州9月25日電題:河南西峽:小香菇“三級跳” 育出百億大產業——伏牛山看新變 一批“菇農”變身“菇商”,西峽縣培育出全國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場。西峽縣委書記周華鋒說,西峽香菇從“靠山吃山”起步,在“守護青山”中轉型,實現“買全國、賣全球”跳躍發展的核心就是解決好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
電商在農副產品的推銷方面是非常重要,“秦嶺天下”正是一家致力于柞水木耳網絡銷售的電商企業,通過網絡直播,讓柞水木耳蜚聲全國。” “木耳產業的做大做強,提升了產能,增加了就業崗位,使小木耳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拉動了全縣脫貧致富的‘車輪子’。
柞水縣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曾是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不管是柞水的“小木耳,大產業”,還是魯甸的“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又或昭通的“小蘋果”助力“大產業”,都是因地制宜,精準脫貧的好樣本。
4月20日,浙江歸來不到20天,習近平再次赴陜西考察。五年前,總書記在陜西考察并主持召開了第一場脫貧攻堅座談會。他說:“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之年,總書記再回陜西看老鄉。
1月27日,曹孟前往分包管區四村,查看卡點值班、返鄉人員居家隔離、防疫物資配備、貧困群眾生活等。當晚曹孟被緊急轉診南陽市中心醫院,經全力救治,終因病情持續惡化,于3月2日凌晨去世,如歌的生命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