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1日17:25 來源:中國江蘇網
習近平總書記20日在陜西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位于商洛市柞水縣的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秦嶺生態保護情況。之后前往小嶺鎮金米村,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考察中,他點贊柞水木耳:“小木耳,大產業”。
柞水縣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曾是陜西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也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近年來,堅持“以企業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園區,以園區帶動脫貧”的思路,依據立地條件和資源優勢,依托種植木耳帶動勞動增收,讓“小木耳”結出了致富碩果。今年2月,柞水縣正式脫貧摘帽,退出了貧困縣序列。
產業扶貧,要因地制宜找準“金鑰匙”。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柞水縣因柞樹多而得名,而柞樹正是生產木耳的優等菌材,為這里的產業扶貧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柞水縣已有52個村發展木耳產業,共帶動全縣貧困戶5933戶,參與貧困戶戶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小木耳,大產業”,為柞水縣脫貧攻堅注入了強動能。
產業扶貧,“造血式”扶貧利在長遠。“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金米村因地制宜確定以木耳產業為主,同步發展中藥材、水雜果和鄉村旅游的“1+3”脫貧產業,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美麗鄉村留得住鄉愁,也能仰望星空,在物質脫貧的同時,也實現了精神脫貧,體現了對貧困群眾立志、勵志的帶動作用。
產業扶貧,要通力下好“一盤棋”。近幾年,金米村先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5家,建成木耳大數據中心、年產2000萬袋的木耳菌包生產廠和1000噸的木耳分揀包裝生產線,發展智能連棟木耳大棚5個;去年10月,金米村開始采用電商直播的方式推銷柞水木耳等農產品,網上平臺的日均成交量達100余單;今年“3·15”直播特賣活動中,當日成交量超過了700單。運營團隊“出謀劃策”,電商企業發揮大數據優勢,為產業扶貧注入科技動力,也開辟了新路徑。
“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不管是柞水的“小木耳,大產業”,還是魯甸的“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又或昭通的“小蘋果”助力“大產業”,都是因地制宜,精準脫貧的好樣本。可以肯定的是,花大力氣、下大功夫,做好產業扶貧文章,就一定能提高脫貧質量,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星輝)
去年6月,習近平主席在第23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致辭時說:可持續發展是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視頻丨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 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832個貧困縣累計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過100萬個,每個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扶貧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已成為覆蓋面最廣、帶動貧困人口最多、取得成效最大的扶貧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重大部署,各地各部門加強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打造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構建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平安中國正在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今天,就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黃河岸邊,“數字河南”的進階步伐,鏗鏘有力:共贏鯤鵬計算新時代。透過峰會窗口,感受新經濟脈搏——如滔滔黃河勢不可當,數字經濟正以奔流之勢,激活河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編者按:“就業”身兼“六穩”與“六保”之首,其中如何保障近三億農民工就業尤為關鍵。央廣網北京10月11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李行健 張浩森)臨泉縣宋集鎮的農婦張富玲今年50歲,受疫情影響,在江蘇打工的廠子不景氣,她干脆回了老家,和同鄉的姐妹搭伴來縣里月嫂培訓班報到。
為了探尋答案,央視CCTV-2財經頻道《對話》欄目來到深圳,對話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新的征程上,深圳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新目標,繼續改革創新,勇于拼搏,不懈奮斗,必將交上一份更優異的“深圳答卷”。
” 只要一坐在放映場上,機器一轉,郭建華就會隨著銀幕上演繹的精彩故事,和觀眾們一塊兒落淚,一塊兒歡呼,一塊兒鼓掌。2018年4月,在郭建華提議下,祥符區啟動了以“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氣”為主題的“百村千場”電影扶貧扶智放映活動。
今天,就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黃河岸邊,“數字河南”的進階步伐,鏗鏘有力:共贏鯤鵬計算新時代。透過峰會窗口,感受新經濟脈搏——如滔滔黃河勢不可當,數字經濟正以奔流之勢,激活河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今天,就讓我們將目光再次聚焦黃河岸邊,“數字河南”的進階步伐,鏗鏘有力:共贏鯤鵬計算新時代。透過峰會窗口,感受新經濟脈搏——如滔滔黃河勢不可當,數字經濟正以奔流之勢,激活河南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如今,在脫貧攻堅的路上,亞東縣大力發展亞東鮭魚生態養殖產業,激活了亞東縣的扶貧產業,解開了屬于自己的“致富密碼”,助力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