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3日11:55 來源:新華社
江西神山村
安徽大灣村
貴州花茂村
三座村莊 三段回憶
三種鄉音 卻有著同一種牽掛
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貧困群眾
多次深入扶貧一線訪貧問苦
如今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神山村的糍粑越打越黏
日子越過越甜
大灣村的村民
在山上種茶 家中迎客
花茂村留住了綠水青山
更留住了鄉愁
精準扶貧
為他們的生活打開了一扇扇門
告別貧困
奔向了向往的生活
他們說
真想讓他再來看看村里的變化
真想親口告訴他
總書記 好久不見
我們脫貧啦!
監制:孫承斌
出品人:孫志平
策劃:樊 華
統籌:秦大軍 李杰
編導:王冰笛 蔡志堅
記者:劉勤兵 湯陽 金劍 黃和遜 郭杰文 王冰笛 蔡志堅
新華社音視頻部制作
我們脫貧啦!
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是美麗鄉村的精神內核,是鄉村精神文明的基石。推動鄉村振興,要真正讓鄉村老百姓富起來,精神文明強起來,鄉村生活美起來,為推動新時代鄉村發展描繪更加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硬”,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有力推動農民文明素養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為全面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18年,彭展陽擔任神山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村民成立神山村商務服務有限公司、好客神山鄉村旅游有限公司,實現了村民和村集體同步增收。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自己開的農家樂給游客上菜(7月15日攝)。
發現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彭水生吃起了“旅游飯”,他把家中土坯房整修成了農家樂,專門經營民宿。現在的神山村,青石路綿亙蜿蜒,白墻黛瓦的客家民居錯落有致,昔日的窮山村變成了美麗鄉村。如今,彭水生還擔任了宣講員,給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講村里脫貧的故事。
2020年,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一個個貧困縣紛紛摘帽。 僅用三年時間,貴州全省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0萬人,95%的搬遷群眾實現城鎮化安置。據監測,截至2020年5月,容易返貧和容易致貧的邊緣人口今年新發現了38萬人,他們將和去年發現的數百萬人一道,納入監測和幫扶機制,以確保脫貧成效具有持續性。
安徽大灣村 貴州花茂村 三座村莊 三段回憶
“嘩啦啦”,一聲脆響,枝葉翻飛,竹香撲鼻,左秀發余光一瞥,一節斜口竹筒棱角頓現。一根毛竹,制成扁擔,將30多萬斤糧食挑上井岡山,90多年前的“挑糧運動”解決了紅軍給養難題。
在中國北方,除了“開口笑”,像江米條、炸麻葉、驢打滾、糖葫蘆等這些馥郁鮮香的傳統小吃,都是春節的重要角色。剛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用木槌反復地擊打,直到它的質地變得細膩柔軟,而且越來越黏。
攝影丨江西日報記者洪子波 越來越多精準扶貧的舉措,加上越來越多回村創業的神山村人,讓神山村“神氣”了起來。▲井岡山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張成德夫婦在自辦的農家樂里給客人燒菜,目前該村已有21家農家樂。
騰出農房、置辦餐具桌椅,當神山村村民彭夏英在村里辦起第一家農家樂時,她沒有想到,靠著農家樂,如今她家的年收入超過10萬元。今年4月,湖北丹江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為了防止扶貧干部“走讀”“掛名”式駐村,摘帽之后,當地仍然嚴格督促落實駐村干部每周“5天4夜”的駐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