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2日11:53 來源:人民日報
疫情防控期間,社區線上團購很流行。圖為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街道青揚社區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為居民團購的生活必需品。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線上團購為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商品和互動分享的購物體驗,成為不少居民的消費新選擇。在拼團過程中,要選擇信譽度好的平臺和商家,購買真正有口碑的好商品
●江蘇南京消費者陳怡——
“團”來的商品物美價廉
“朋友剛給我分享了她最新購買的廣西沃柑,10斤只要22.9元,我正打算跟著她‘拼團’嘗鮮呢!”家住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陳怡最近嘗試了在線團購。
所謂在線團購,是指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通過互聯網渠道組織成團,以折扣價向經營者購買同一種商品或服務。對于商家而言,團購能夠實現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所以商家愿意向消費者提供優惠的價格,消費者得到實惠也愿意團購,從而實現雙贏。
剛開始,陳怡對團購這種模式有些擔心:“‘團’來的商品價格便宜,質量能好嗎?買來的東西如果用不了,能退嗎?會不會沒有保障?”
兩個月前,陳怡的好朋友給她發送了某電商平臺的一條優惠信息:新用戶首次注冊登錄,可以領取團購平臺的無門檻優惠券。朋友對陳怡說,可以先領取優惠券下一單試試。
在朋友的幫助下,陳怡在線拼購了一箱新疆阿蘇克蘋果,5元優惠券抵扣后,只花了12.58元,而且還包郵、商家免費送貨上門。
“本來也沒抱多大期望,卻帶來了意外的驚喜,蘋果脆甜可口,包裝也很貼心,總體讓人很滿意。”陳怡說,有一個蘋果在運輸過程中磕壞了,和商家說了一下,賣家立刻給予賠償,服務周到細致。
陳怡發現,在線團購其實很容易掌握:既可以在線發起拼團,等待網上其他的消費者拼團,也可以參加別人發起的拼團,人數滿足要求就能成團,下單后等著商家發貨即可。通常,大家都愿意將鏈接發送給家人、好友、同事,大家一起在線拼團。“現在家里的水果、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團購買來的。我媽也被我帶動了起來,隔三差五就在家庭群里分享自己的團購清單。誰不喜歡物美價廉的商品呢!”陳怡說。
火爆的在線團購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商品,還能聯絡感情,“有好吃好玩的東西當然想分享給親朋好友,通過分享也很容易激發人們的購物愿望。”陳怡表示。
●上海某社區團購團長陳耕——
社區團購大有可為
“陳團長,咱們這周‘團’點什么呀?有啥好東西推薦嗎?”“陳團長,上次‘團’的牛肉不錯,咱們最近再‘團’一次?”家住上海浦東新區尚海酈景小區的陳耕每次打開小區的微信群,都會看到鄰居們發來的團購建議。
疫情期間,小區居民們最期待的就是社區線上團購活動。不用外出去逛超市、不用額外下載APP,坐在家里就能收到價廉物美的商品。
作為小區居民團購的團長,36歲的陳耕不負眾望,每周都會考察挖掘出幾款優質商品供鄰居們挑選,大家選定后,陳耕會通過“快團團”小程序發布開團信息,分享至團購群,注明商品名稱、重量、價格等,其他居民只需在群里點開鏈接、加購支付即可。然后,陳耕根據最終的訂單信息跟商家訂貨,商家直接送貨到小區,陳耕和群里的志愿者再一起將商品分發給鄰居。
其實,陳耕并不是專門做團購業務的,他只是小區里一個普通住戶,由于平日里為人熱情,常常熱心參與小區活動,鄰居們都認識他、信任他。最初,只有部分鄰居在群里不定期團購食品,隨著團購需求越來越大,新加入的成員越來越多,團購頻率也從每周一次提高到了一周兩次。
由于團購量大,且買家集中在一個小區,團長直接向供應商下單,統一送貨上門,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減少了供應商經營和配送成本,因此他們“團”來的商品價格比個人單獨購買便宜不少。
“比如我們常買的黑魚片,同樣的規格在一些電商平臺要賣20多元一包,我們拼團后購買只要十幾元。”陳耕說,“團購真的能讓買家享受到實惠和便利。”
“在線拼團很方便。”陳耕說,最初在群里發起團購時,要靠鄰居們在群里接龍報數,再手動統計訂單信息,每次二三百單的量,容易出錯或漏單,“后來拼多多推出了‘快團團’的團購小程序,團長可以直接在小程序中發起開團信息,大家在小程序中跟團,在線完成訂單,最大程度減少失誤。”陳耕表示,使用“快團團”后,小區團購進行得更順利,“疫情期間,群里每周平均團購金額達8萬元,少的時候也有五六萬元。”
如今,隨著陳耕的名氣越來越大,周邊小區也有業主找到了他,希望能跟著一起參加團購。“社區線上團購的潛力還沒完全發揮出來,未來還將大有可為。”陳耕說。
●專家建議——
選擇信譽度好的平臺和商家
當前,團購電商平臺、微信團購群、團購小程序,形式多樣的在線團購正改變著人們的購物習慣。以同程生活精選、考拉精選、興盛優選、美家買菜、食享會、十薈團等平臺為代表的團購平臺,在互聯網和線下零售行業中掀起了一股創業熱潮,許多企業和創業者,都開始進入社區線上團購市場,受到市場歡迎,不少平臺的單月流水已過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拼購電商用戶規模突破了3億人,今年將接近5億人,疫情期間更多用戶接觸了在線團購。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表示,在線團購備受青睞的原因在于價格優勢明顯。同時,商業模式的創新正帶來新變革,在線團購模式充分挖掘了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大量的消費者聚集起來向上游生產商集合競價,過去以生產企業為中心的少批量、大規模的生產模式正走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先有需求再有生產的個性化定制模式,能夠激發社會生產力的活躍和生產效率躍升。
在線團購模式雖好,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規范的行為,一些商家以低價宣傳吸引消費者購買,卻通過虛假折扣、搭售其他商品等手段謀取不法收益,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荊林波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一些商家急功近利,只看見了短期蠅頭小利,忽略了口碑才是正道,想要走得長久,還是要保證商品質量。
消費者也要注意理性消費,量力而行。荊林波表示,由于團購價格相對較低,又有熟人或團長推薦,一些消費者會出現沖動、跟風消費行為,在沒有充分了解團購內容的品質、規格、用途等情況下,盲目跟團消費,購買后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需要而將商品束之高閣。“還是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買到真正用得上又實惠的商品。”荊林波說。
專家提醒,在拼團過程中,要選擇信譽度好的平臺和商家,要注意商品詳情頁的介紹,購買真正有口碑的好商品。盡量選擇口碑好、規模大的網站進行團購;支付選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不要輕易向不可靠、身份不明的團購發起人直接轉賬付款;謹慎填寫或授權使用個人信息,注意保護隱私性較強的個人信息;一旦出現團購消費爭議,消費者可向平臺或團長反映問題,由其與供貨商聯絡,通過協商的方式快速化解糾紛,協商不成的,可撥打12315熱線投訴舉報。
韓明認為,餐飲業加速復蘇,說明消費促進政策在持續發力,對餐飲消費帶動作用十分明顯。賈飛躍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相關部門出臺幫扶政策,階段性減免企業稅收、社會保險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等政策,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
屆進博會上,參觀者正在試用國外新產品,感受新科技帶來的新感覺、新體驗。中國品牌與進口商品同場競爭,能夠推動國內企業加快發展,與全球企業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舉辦進博會,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向往的主動作為。
近日,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漁歌小鎮游人如織,粉黛亂子草等園區景點吸引了許多游客。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鄉村旅游在多元需求中成長,已超越傳統農家樂形式,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
浙江諸暨市市場監管局依托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加強對相關企業的溯源管理,讓居民吃到放心的進口食品。推動冷鏈物流邁向高質量發展,須補短板、強弱項,破除發展難題,培育新動能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7月1日至27日,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金額22.19億元、購物旅客28.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34.19%、42.71%。按照規定,持護照入境年滿16周歲的中國籍旅客,自入境之日起180天內,可憑本人護照在中服市內免稅店購買免稅商品一次。
日前,浙江省金華市蘭溪街上,家電零售商正向消費者介紹家電情況。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報告認為,2020年,產品和服務升級將成為家電消費市場的關鍵,健康家電賣點有望加速普及,智能家電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打通貧困地區農產品“出山路”,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新農具”—— 河南商丘市寧陵縣王大莊村500戶農民,原來靠種地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電子商務能夠從銷售端迅速拉動當地電商產業鏈條和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倉儲、分揀、運輸直至冷庫、攝影、直播工作室等,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如今,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開展門店到家服務。為了提升門店到家服務能力,蘇寧家樂福一邊通過數據分析、精準營銷開拓潛在客戶群、挖掘消費需求,一邊用科技賦能提升到家服務效率。
近日,湖南懷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推進“社交電商+扶貧助農”新模式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小程序等不同形態的流量觸點,能夠促進零售商品購買信息、使用體驗等高效傳遞,為電商經營帶來新契機
在湖北省襄陽市蔡家洼櫻桃溝,工作人員正直播櫻桃采摘,通過“云旅游”的方式讓網友感受櫻桃溝的魅力,推介鄉村游。3月27日,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等在拼多多平臺開啟直播,并上線銷售近千種博物館特色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