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1日16:23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今天(4月21日),隨著青海省瑪沁縣等17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青海省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為了讓貧困人口吃上產業飯,打響“青”字品牌,是這些年青海省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這些天,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歐科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一場分紅大會正在舉行,歐科村136戶牧民拿到了2019年的分紅。
按照平均每戶分紅收入來算,歐科村牧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已經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可就在三年前,尕桑多杰并不想加入到合作社。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歐科村牧民 尕桑多杰:當時覺得我自己養了十幾年的牦牛了,合作社能有多厲害,水平說不定還不如我,我也沒想到加入。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歐科村扶貧第一書記 李海軍:我們村剛成立合作社后,有幾戶不愿意加入合作社,我們就挨家挨戶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并帶他們到好一點的合作社里進行了參觀,慢慢他們就轉變了思想觀念,現在我們村的貧困戶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2017年起,合作社開始統一集約經營,聘請養殖專家開展技術指導,牦牛集中到劃定的輪牧區放養,既提高了牦牛出欄率,又免了對草原的破壞。當年,合作社就有110多頭牦牛出欄,銷往果洛全州和西寧等地,平均每頭牦牛價格在6000元左右,高于牧民以前自己散養的價格。除了留下一小部分作為合作社的運轉經費,絕大部分利潤都分給了大家。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拉加鎮歐科村牧民 尕桑多杰:現在把牦牛和草場交給合作社管理,自己還可以到外面打工,加上每年的分紅,有一萬多的收入。
脫貧攻堅戰以來,青海省將60%的財政扶貧資金,用于發展牦牛、青稞、民族手工業等特色扶貧產業,90%的貧困人口吃上了“產業飯”,探索出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共贏發展的脫貧攻堅新路。
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 馬豐勝:經過集中攻堅,目前,全省42個貧困縣(市、區、行委),1622個貧困村、53.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實現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
冬日時節,青海省祁連縣阿柔鄉境內的阿柔草原在白雪的裝扮下呈現出壯美風光。冬日時節,青海省祁連縣阿柔鄉境內的阿柔草原在白雪的裝扮下呈現出壯美風光。冬日時節,青海省祁連縣阿柔鄉境內的阿柔草原在白雪的裝扮下呈現出壯美風光。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瑪查理鎮噶丹村,生態管護員才讓卓瑪在村子周邊的草原上撿垃圾(8月19日攝)。在地廣人稀的三江源地區,生態管護員“點成線、網成面”,在生態管護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8月16日,大熊貓“園滿”在西寧熊貓館內吃竹子。青海省西寧熊貓館的四只大熊貓已經在西寧生活了一年多,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顧下,已經適應了青藏高原的氣候,身體各項指標正常。青海省西寧熊貓館的四只大熊貓已經在西寧生活了一年多,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顧下,已經適應了青藏高原的氣候,身體各項指標正常。
“菜籃子”“肉盤子”牽動民生,受疫情影響,抓好糧食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今年農作物種植結構呈現出“五增兩減”態勢,即:青稞、豆類、薯類、油料、蔬菜增加,小麥、玉米減少。
6月2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9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稱,青海省三江源地區境內的長江、黃河、瀾滄江干流流域水質優良,植被覆蓋度呈增長趨勢,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總體保持穩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26日發布通告稱,青海省將籌集5億元資金額度用于為市場主體貸款讓利減息、為消費者讓利優惠。此次在全省范圍內實施惠民暖企、健康消費等組合措施,將助推企業發展,擴大有效需求,促進居民消費。
21日,青海省政府發布公告,經專項評估檢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等17個貧困縣(區)達到脫貧退出標準。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青青草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當地牧民在查看羊羔生長情況(2020年4月9日攝)。
今天(4月2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對外發布,民和縣等17個縣(區)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青海省42個縣(市、區,含大柴旦行委、原茫崖和冷湖行委)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實現絕對貧困全面“清零”目標。
記者從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為全面推進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人社部門精心篩選1.02萬個就業崗位,打造“就業直通車”,為青海省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外出務工保駕護航。督導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組織貧困勞動力赴江蘇企業務工,截至3月30日,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已組織150人赴江蘇企業就業。
看美麗鄉村 慶70華誕丨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巴燕鄉上胡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