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20日10:28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浙江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府部門積極作為,靈活解決企業困難;“減材料、減環節”,做到監管不缺位、工作少擾企;加快審理流程,企業辦事“一次都不用跑”……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一系列“放管服”改革舉措的落地實施,正加快推動浙江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有序開展。
兩個月前,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工廠缺工人、車間缺原料,眼看就要減停產。在浙江省桐鄉市,巨石股份有限公司緊急開會,最終拍板:不減產!
不減產,實屬不得已——一條玻纖生產線,從窯爐點火那一刻起,8年內不能熄。一旦減停產,損失沒法算。
企業有難處,盼政府幫忙;但疫情防控正吃緊,嚴管不能松。這矛盾怎么解?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成了不少企業的期盼。
推出“云審批”,靈活助企解難題
疫情期間,復工復產,企業最怕什么?
“如果政府部門墨守成規,政策放不開,那我們當時復工就難了。”巨石股份采購供應部總經理孫兆華說。
2月中旬,企業從富陽找到原料供應商后,遇到難題——當時,陸路交通基本行不通,運原料只好走水路。因為疫情防控規定,裝運原材料的船舶行至桐鄉和湖州交接的一河道卡口時被攔下了。彼時,兩地還沒有針對疫情防控期間水運通行的相關規定。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是否可以想出解決辦法呢?”孫兆華嘗試向桐鄉市經信局求助。很快,經信局與海事部門對接,在嚴格落實防疫檢查后,船舶順利通行。
采訪中,不少企業主告訴記者:企業最怕相關部門不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具體表現為:只顧“照章辦事”、不顧企業困難,對權力明放實收、對問題推諉扯皮……
“只要肯想辦法,辦法總比困難多。”位于寧波市寧海縣的一家生物藥業公司的項目負責人王堯感慨。3月初,該公司的一個項目進入環評階段。按以前的評審模式,審批機關需委托評估單位聯系好各地專家召開現場評審會,流程復雜。
“如果政府部門拿原有的規章來限定我們,我們最近就很難復工了。”王堯當時很發愁。
事情反饋到寧海縣政務辦辦證業務科,科長張堅敏表示:“如果堅持企業現場辦評審會,我們不擔責任,但企業生產進度就耽擱了。”
問題怎么解決?政務辦立即召集各辦事窗口負責人進行研討,最終發現:商定評審沒有相關法規規定必須采取面對面現場評審的形式。之后,縣政務辦創新推出“云評審”模式,利用釘釘視頻等將專家評審會搬到了網上。
“‘云評審’模式無需專家到現場,既沒有違反規章制度,又解決了企業難題,一舉兩得。”張堅敏介紹,據統計,近一個月來,寧海縣通過“云評審”完成水保、環評等相關審批7次,加速各類建設項目落地。
創新監管模式,復工不再有“掣肘”
疫情期間,監管部門不能如往常一般對企業開展監管,怎么辦?
監管當然不能松,“減材料、減環節”等工作方法應運而生。
在湖州市吳興區愛山街道的聚星103眾創空間,許多企業已經復工。復工是否需要備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松法表示:“達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我們取消了備案,簡化了復工審批手續。”
自2月中旬起,浙江各地逐步實行企業復工“備案制+承諾制”,改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管。達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不再需要等待政府事先勘定和出具勘定意見,只需線上完成復工申報即可復工,全省復工復產工作全面提速。到3月,隨著防疫工作取得進展,這些防疫期間的臨時舉措已適時取消,浙江進一步取消備案,直接復工。
企業恢復生產,監管部門如何做到監管不缺位、工作少擾企?
近年來,浙江聚焦有效執法監管、完備信用體系,建成運行全省統一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全省一體化信用系統,以數字化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疫情期間,杭州市桐廬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借助“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開展食品生產企業復工專項檢查。企業只需在平臺自報情況,將各項相關內容以表單、照片等形式上傳,工作人員即可在線審查資料,實現“零接觸”監管。
此外,浙江近年來還開發出“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的數據共享功能,為執法人員提供了便利。作為浙江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的綜合試點地區,義烏梳理形成全省統一的分類監管事項清單,與國家“互聯網+監管”事項實現無縫對接。截至目前,義烏全市32個部門共梳理分類監管事項1386項、監管子項2196項,全部加載到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和“浙政釘”掌上執法系統,歸集的數據通過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向各部門共享,打破了數據孤島。
創新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浙江近年來全力推出“互聯網+監管”“互聯網+督查”工作,使監管工作不缺位、少擾企,在疫情防控中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兌現政策承諾,企業“一次都不用跑”
浙江多地還結合“三服務”(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解決企業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難題。
在臺州玉環市,一家名為金殼藥業的公司在3月初決定增設一條消毒劑生產線。“疫情期間,如何迅速辦好生產許可證?”企業負責人犯了難。
得知企業有需求,玉環市衛生監督所立即開通綠色通道,一方面派出辦證審批專員上門指導,一方面連線臺州市衛生監督所開展遠程視頻審批,企業只花了3天時間就拿到了生產許可證。
受疫情影響,位于金華東陽的切割機生產商冀發集團近期資金周轉困難。東陽稅務部門了解到企業還有一筆500萬元出口退稅尚未申報,主動聯系企業遠程申報。很快,500萬元退稅款就退給企業,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助力復工復產,浙江多地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結合疫情防控需要,推出企業辦事“一次都不用跑”。
寧波海曙區推出無證明審批流程,將需要補貼的員工名單蓋上公章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一網通”平臺上傳,補貼最快次日就可以發放到賬;麗水慶元縣百山祖工貿有限公司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填寫水電氣網報裝申請表,供電公司立刻上門服務,報裝工作“一次都不用跑”。
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30條、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17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浙江推進“放管服”改革扎實落地,一條條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承諾不斷兌現,推進復工復產工作有序開展。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凝思匯智 共謀新局”——“十四五”規劃《綱要》問計求策活動線上已收到建言3.7萬條,線下活動共發放問卷4000多份。
尹弘對王恩東一行到河南考察合作表示歡迎。希望浪潮集團發揮優勢,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方面與河南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河南將一如既往為浪潮在豫加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并在建設計算中心等方面給予支持。
尹弘對王恩東一行到河南考察合作表示歡迎。希望浪潮集團發揮優勢,在技術研發、場景應用等方面與河南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河南將一如既往為浪潮在豫加快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并在建設計算中心等方面給予支持。
加強生態文明立法、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后一米”……近年來,福建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法治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筑牢綠色發展法治屏障,福建加強生態文明立法,近年來制定出臺《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福建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4項法規,實現生態文明“海陸空”全方位保護。
“十三五”時期,“天眼”望天、“蛟龍”探海、大飛機首飛……一批批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與廣闊的應用場景交匯融合。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
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是應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經濟形勢,打通梗阻,暢通循環的關鍵一招。” 為了確保城市機會清單落地的公平公正和效果,成都市還建立了跟蹤問效機制。
海南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制度創新這個根本著力點,尤其是突出制度集成創新,不斷聚焦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大膽解放思想,破除利益藩籬,打造制度創新高地。11月8日,海南省發布第九批制度創新案例,外國人工作、居留許可聯審聯檢一體化;社保關系轉移“一次申請、全程代辦”等6項制度創新案例對外公布。
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工作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應急管理廳采取實行差異化執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誠信體系建設等有效措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進一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云南省日前出臺了《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調整23項行政權力事項的決定》,其中取消了14項行政權力事項。對取消的事項,云南省要求有關部門一律不得再實施或變相審批,并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8號)要求,制定切實有效措施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避免出現管理真空;對承接的事項,承接部門要主動對接下放部門,熟悉業務辦理流程,確保接得住、管得好。
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