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9日16:17 來源:人民網
云逛街、云簽約、在線教育、在線文娛、遠程醫療、新型移動出行……數字經濟在加速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你能數出多少應用場景?現在,上海要在三年內打造“100+”在線經濟應用場景。
近日,《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在12個重點領域,推進4個“100+”行動目標,到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應用場景,承載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是推動新經濟從概念走向實踐,轉換為新動能的關鍵樞紐。圍繞“推出‘100+’應用場景”的行動目標,《方案》明確將推出示范效應好、帶動作用強、市場影響優的在線新經濟應用場景,以進一步集聚用戶流量,帶動新產業發展。
聚焦一年,放眼三年。在業界人士看來,以應用場景為抓手,上海在促進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上,正率先走出一步“變招”與“實招”,展露新棋局。
危中尋機——
以新場景培育新經濟對接新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消費習慣。破土而出的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云游戲等新用戶需求和技術創新因素,展示出了新經濟的優勢及巨大潛力。
如何抓住疫情倒逼的需求風口、創新風口,使其成長為未來經濟的新動能?上海《方案》的快速出臺,也正顯示出解決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答案就藏在應用場景里。在業內分析看來,“100+”應用場景,一方面可以為上海近年來大力發展“新基建”的新技術找到成果轉化的市場,從創新走向應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入口機會,為用戶提供新消費體驗,滿足新需求。
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以5G、數據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上海作為5G網絡規模最大城市之一,5G建設也按下“快進鍵”。3月上海已經表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即原本到2021年底累計建設完成3萬個5G基站,提前至2020年底完成。
未來,超高網速、超大帶寬、超低時延的5G技術,既需要在應用場景中得到驗證與完善,也需要在應用場景中實現為各領域各行業的賦能。
“‘新基建’要以應用為主導,與場景創新深度融合,以此來提高投資效率,帶動新動能發展。”華夏幸福研究院院長顧強向人民網表示,選擇出合適的應用場景,是提高“新基建”、新需求對接效率,實現新動能發展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在使用頻率最高、應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優先布局。”顧強說,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企業科技集團總裁童夫堯在人民網日前舉辦的金臺圓桌線上研討會上也強調,在“新基建”平臺上,目前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給客戶帶來更方便、更豐富多彩的應用。“企業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利用‘新基建’幫助自身實現數字化轉型。”
這也是上海的一個重要考慮。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解釋說,《方案》的一個突出目的,就是要打造新經濟場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圍繞重點領域,規模化推出應用場景,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加快培育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
“三年很關鍵,技術創新有著很強的收益遞增效應,一個企業、地區或一個國家在某一新技術風潮中領先了,就會處于更領先的地位,形成對技術的地方性聚集,并作出積極反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向華表示,上海《方案》能在全國率先出臺,其意義就在于在2至3年內幫助上海在新一輪的在線經濟中處于領先地位。
聚焦重點——
以新應用場景描繪發展新方向、新動能
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遠程辦公、在線金融服務、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可以預見,《方案》聚焦的12大重點發展領域,在未來將會更快地跑起來。
為何聚焦這些領域?
“前期,我們聯合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對在疫情中得到爆發式增長并有望持續發力的行業進行了分析研判。”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總工程師劉平解釋,12個重點領域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但又各具特色,可分為三類來設立觀察視角。
第一類是“無中生有”,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來的新業態新模式,重點體現“新”。“包括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劉平說,“這些領域疫情發生前規模很小,或者說是基本沒有,但市民對‘無接觸’生產生活的需求,催生了一批新的企業和新的模式。”
第二類是“有中啟轉”,將線下成熟的業態模式轉移到線上線下相互融合,重點體現“轉”。“受疫情影響,現場逛博物館、參加展覽會、學校上課、健康診療等線下活動基本停了,而借助新興技術手段,實現線上服務不停步。”劉平說。
第三類是“轉中做大”,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間得到發展壯大,重點體現“大”。“這些模式疫情前已經大量存在,但因疫情產生的線上需求激增。”劉平舉例表示,喜馬拉雅、嗶哩嗶哩用戶數分別同比增長30%和110%;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數穩定在5000萬以上,同比增長60%。
劉平表示,下一步將通過軟件化、平臺化、智能化等技術鎖定場景應用,通過應用場景帶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固化應用場景,并在更多行業復制推廣。
這些重點應用領域,也在業界的行動中得到印證。
“我們去年和中國電信,在上海華山醫院推出了5G+AI的現場手術直播,通過多角度的攝像頭,實現了在線教學與遠程會診。手術室里面的醫生做手術,外面很多實習醫生或者遠程的專家,戴著VR參與進來。”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吳海亮向人民網記者介紹,“新基建”的應用領域應該重點關注制造業、民生相關的醫療和教育以及中小企業三個領域。
“制造業是我國最大的經濟支柱,和‘新基建’的結合是最重要的;中小企業是整個數字化轉型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應該是應用場景重點關注的領域;此外,‘新基建’不光是一個建設,更重要的是觸發了很多應用,在這個環節上更要關注人、關注民生的需求。”吳海亮解釋。
加強配套——
以創新監管為新經濟保駕護航
推進新經濟發展,是一攬子系統工程,該如何為之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與產業生態?
對此,《方案》提出了6大專項行動、5大保障措施。6個專項行動中,包含了開展“應用場景開放拓展行動”。
該行動強調,要完善“揭榜掛帥”機制,建立模式場景動態發布制度,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以應用帶動集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范應用。
此外,在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張江科學城、虹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專項行動也將探索設立在線新經濟應用場景實踐區,聚焦重點項目和場景落地,建設集研發設計、數據訓練、中試應用、科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服務載體。
更進一步,《方案》也提出加大統籌協調、包容審慎監管、強化公共服務、新型人才從業評價、建設在線新經濟生態園等5大保障措施。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隨之而來的,也會有一系列的伴生挑戰:法律法規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等,該如何包容審慎監管?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二級巡視員陶愛蓮在發布會上介紹,市場監管局創新監管方式,為線上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主要體現在市場準入的無紙化、日常監管中的信用修復和輕微違法的免罰清單。
“對情節輕微危害不大的行政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尤其對一些‘無心之過’,采取容錯機制,盡量減小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對企業招投標等重大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陶愛蓮說,要通過落實“免罰清單”,為企業發展減輕負擔。
這也呼應了此次《方案》提出的“探索適用于新業態新模式‘沙盒’監管措施”。在這一機制中,將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準入門檻,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均應允許相關市場主體進入,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創新新型跨界產品和服務審批制度,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
“應用場景帶出的新問題,政府要統籌考慮,并做出配套舉措。企業也應該隨著技術的發展,配合政府積極獻計獻策。”童夫堯說。
聚焦上海新經濟23條(之一):4個“100+”目標,12個領域,上海發力在線新經濟!
在我國正式5G商用一周年之際,與生活場景的應用相比,“5G+工業互聯網”的擴張勢頭更猛。《廣東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廣東將建成22萬個5G基站,基本實現全省5G全域覆蓋,5G用戶數達6000萬戶。
走路、爬坡、跳舞、跺腳……在2020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場館里,一臺小巧玲瓏、“萌”態可掬的四足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走到展館中間位置時,記者看到,不少觀眾正排隊體驗騰訊展臺上的“云游敦煌——云采絲巾”。
不管是企業通過自身的創新發展,還是政府打造文旅消費聚集區營造的良好消費環境,各方都在大力培育新消費、新動能。自今年3月起,成都連續舉辦了8場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發布會,每月定期推出圍繞新技術、新零售、新供應鏈等主題的100個新產品和100個新場景。
11月3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經各地申報、專家評審,我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市名單和主要試點任務發布,鄭州等8個省轄市入圍,共同打造全場景數字孿生城市。據介紹,數字孿生城市與物理城市相對應,要建成智慧城市,首先要把相關城市的數字孿生體構建出來。
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國家標準《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區 第一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再次引發人們對智慧社區的關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共選擇了30個小區推進智慧小區試點建設,計劃打造智慧應用場景400余個,形成小區(院落)線下治理和線上治理同步推進的工作格局。
今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國家標準《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區 第一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再次引發人們對智慧社區的關注。四川省成都市今年共選擇了30個小區推進智慧小區試點建設,計劃打造智慧應用場景400余個,形成小區(院落)線下治理和線上治理同步推進的工作格局。
考古是今天與昨天的對話,是通往歷史深處的“指南針”。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考古是今天與昨天的對話,是通往歷史深處的“指南針”。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大理劍川沙溪鎮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古鎮戲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賈佳/攝) 楊惠銘介紹,沙溪古鎮曾經有一段時間被歷史遺忘,變成一個農業小鎮。
“社區門禁采用人臉識別,業主刷臉就能無感暢行;AI攝像頭自動捕捉異常現象,并生成警示信息;獨居老人、殘障五保戶長時間未出家門,將自動報警;手機實時收到異常報告,社區管理人員及時處理。紅谷灘區“智慧小區”建設的成效,在今年春節以來持續的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也得到明顯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