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7日17: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既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經濟治理效能,促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加彰顯。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中確立并逐步完善的。改革開放后,我們黨結合歷史經驗教訓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入思考,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著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著力通過調整生產關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從“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到“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一系列思想解放和理論創新成果,引領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促進了生產關系調整和生產力發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都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的新概括,是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內涵作出的重要發展和深化。
總的來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一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和“兩個毫不動搖”大政方針,有利于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并在市場競爭中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二是“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強調多勞多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承認物質利益原則和合理收入分配差距,又允許和鼓勵其他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強調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有利于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有效引導資源要素流動、提升配置效率,又能通過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彌補市場失靈、維護公平正義,實現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力,有效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進入新時代,雖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就決定了我們仍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當前,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方面的顯著優勢,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大膽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資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加快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二是堅持效率、公平和共享有機統一,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促進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有效協同,合理調節城鄉、區域、不同群體間分配關系,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三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和現代產權保護制度;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健全推動發展先進制造業、振興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等等。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17日 09 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將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作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作出新論斷新部署。
1960年前后,毛澤東同志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過,社會主義經濟本身還沒有成熟,還在發展中,現在要寫出一本成熟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黨的十八大以來,基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認識更加深化,實施了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制度改革。
6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民法典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民事法治領域,充分賦予民事權利,保障權利不受限縮、不被侵犯。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經濟以世所罕見的速度發展壯大,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有利于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有利于促進效率和公平有機統一、不斷實現共同富裕。
”為實現經濟健康持續的增長,我們要進一步推進國家經濟治理現代化,不斷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于變局中開新局。政府和市場關系處理的得當與否,將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否實現現代化的重要衡量標準,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完善與否的重要衡量尺度。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既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在要求,也是夯實基本經濟制度微觀基礎,使基本經濟制度運行更加成熟有效的保證。
(記者 梁曉輝)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正式出臺。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
(記者 梁曉輝)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新中國歷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正式出臺。編纂一部真正屬于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愿。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在馮俏彬看來,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城鎮化中期,信息化處于相對領先位置,中國經濟有著強大的發展縱深,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意見》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