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9日17:23 來源:映象網
“社區是基層基礎。只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我們要切實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深化社區發展治理,不斷提升為民服務質效,持續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
要做優隊伍“大我帶小我、小我促大我”。“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為民的事沒有小事,要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社區黨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聯系服務群眾的第一線,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以社區黨組織的“大我”帶領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小我”,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勁,高質高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培塑政治素質統思想“合心”,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廣泛開展教育宣講,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引導社區工作者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守人民立場。要打破條線界限統工作“合力”。整合政法、人社等各條線下沉社區的專(兼)職網格和專干窗口,精簡為綜合網格和綜合窗口,實行社區專職工作者崗位管理,全員編制崗位職責說明書,定崗定責定人,打造專業化職業化隊伍,確保精簡精干、復合高效。要優化管理考核統激勵“合拍”,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反對不反對、答應不答應”作為根本標準,按照組織考核和群眾評議、平時考核和年度考評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年度考評結果,作為社區專職工作者調整崗位等級、獎勵懲戒、續簽或解除勞動合同等的重要依據,引導其盡職盡責為民服務。
要做細結構“主島帶孤島、孤島促主島”。“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要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社區黨組織處于社區各類組織、各項工作的領導地位,要充分發揮“堡壘”聚合作用,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島”聚合各類組織、各項服務、各路資源等相對分散的“孤島”,確保方向正確、方法對路,充分釋放整體結構性活力。要政治引領統組織“堅守主航道”,加強社區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制度化推進社區黨組織帶動社區群團組織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組建紅色社會組織、紅色業委會等方式,逐步把社區各類組織動員組織起來為民服務,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壯大。要整合功能統服務“建強主陣地”,充分發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黨員群眾的主要陣地作用,整合植入群眾之家、婦女兒童之家等部門延伸服務,以及理發、縫紉等便民服務功能,實行黨群服務中心便民窗口“一站式”“一窗式”改革,確保每名社區專職工作者“首崗受理,全程通辦”,做到一號一窗一網一次。要化零為整統資源“充沛主動力”,把各條線供給社區的政策、資金、資源、項目等,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進行落實,“零存整取”讓群眾明白惠從何來,使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過程成為社區黨組織聯系群眾、凝聚人心的過程,在良性循環中為社區黨組織注入充沛的工作動力。
要做實系統“公轉帶自轉、自轉促公轉”。“城市基層黨建是系統建設整體建設”。社區黨組織在城市基層黨建這個大系統中,對各方需求了解最精細,便于把社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領域黨建子系統聯系對接在一起,要充分發揮這一天然優勢,兜底強化城市基層黨建“引擎”作用,全面釋放各領域黨建的“溢出”效應,以城市基層黨建“公轉”帶動社區各領域黨建“自轉”,實現“局部相加大于整體之和”的效果。要推行“五方”聯席統小區“強微觀”,建立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居民小區“五方”聯席會議制度,在社區黨組織指導下,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召集“業委會、物業機構、樓棟長、業主代表”常態協商小區事務,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提升社區第一線精細化治理水平。要深化多網合一統信息“強中觀”,以數據整合打通網格、公安、城管指揮中心信息壁壘,逐步將各部門的信息數據、問題訴求、視頻監控接入,推動各系統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對人、地、事、物、組織等網格基本要素動態管理,形成縱向貫通、橫向集成、安全可靠的基礎信息支撐體系。要構建黨建聯盟統社區“強宏觀”,通過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結對共建、聯合黨委、兼職委員等形式,構建社區黨建聯盟,探索建立雙向壓實責任、雙向溝通協商、雙向考核激勵、雙向管理監督等機制,推動縣級部門、鎮(街道)領導干部、駐區單位下沉社區一線,同社區黨組織一起研究工作、解決問題,形成社區黨建共同體(林奕)
她說,這條“老大難”馬路的整治,多虧了蠡橋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協調各方力量,才辦成了社區多年沒有辦成的事情。今年3月,蠡橋社區道路“腸梗阻”問題迎來轉機,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將其列為今年的重點議題。
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熱切期盼,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一定短板,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刻不容緩。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關鍵要加強教育引導,提升廣大青少年綠色生活創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國新辦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搬出來只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第一步,搬遷后續幫扶工作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安置社區治理也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會上表示,安置社區治理是鞏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成果的重要后續工作,關系到千萬搬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組織開展新時代新生活行動,引導專業社會工作等服務,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