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5日11:33 來源:環球網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浩蕩”的危機中,很多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對生死也有了更多感悟。給親人寫遺書、留遺囑的想法,變得不再突兀。
記者了解到 ,中華遺囑庫在非常時期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一個多月以來,已有近千人通過微信訂立遺囑。
“微信遺囑”服務不涉及房產、財產分配
記者在中華遺囑庫官網發現,用戶通過“中華遺囑庫”微信公眾號,進入“微信遺囑”小程序,就可在家寫一份遺囑。這份遺囑可以用文字、照片或視頻等多種形式,還可以選擇在本人去世后,或是某個約定時間,由中華遺囑庫將其寄送給想留言的人。而這項服務將免費向公眾開放,一直持續到清明節期間。
記者了解到,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華遺囑庫暫停了各登記中心的現場接待和登記服務,僅開放網絡咨詢、預約服務和微信遺囑功能。而疫情期間,線上咨詢和預約量暴增了幾十倍。前來咨詢和預約遺囑服務的人中,絕大多數是因這次疫情的突發和嚴重,感受到了一種緊迫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法律上并沒有“網絡遺囑”這種遺囑方式。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遺囑通常會被認為是一種對家人的囑托,對后人的寄語。基于疫情時期人們的這種需求,中華遺囑庫推出的“微信遺囑”服務實際是一種“情感遺囑”,主要是用來傳遞親人、朋友間的叮嚀和囑托,不作為法律意義的遺囑。
對于涉及財產內容的遺囑,還是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辦理。
網友體驗:“沒想到立遺囑也有療愈效果”
網友康湛,在疫情期間體驗了一把。
真要直面生死時,人們大都會反復思考自己究竟能寫下些什么,最后落到筆端的都是最深的表白和祝愿。她說:“生命總是無常,寫完遺囑反而多了幾分釋然,心里踏實了很多,不再懼怕未來與可怕的病毒了,沒想到立遺囑也有療愈效果。”
線上操作,人們也能敞開心扉↓↓↓
有女兒對媽媽說出感激:“作為母女可以像朋友一樣相處,彼此有共同語言,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只要是方向正確的事你從來不會阻攔我,愛你哦。順便說一句,我那些專輯、海報、各種周邊都是限量的,千萬別誤扔。”
也有人寫下對愛人的依戀:“愿余生身體健康,萬事隨心,所有的煩惱都與你無關,所有的疾病都能痊愈。如果有來世,但愿依舊可以一起。”
一位在社區工作的媽媽給孩子留言:“寶寶,媽媽永遠愛你,因為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媽媽作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必須沖在前面,為居民們做好預防的一線工作,很辛苦,但回家有你等著我,我就不累了。媽媽希望你健康,平安和樂。不能去到中華遺囑庫,就用微信記錄一下。如果有一天媽媽遭遇不測,媽媽名下的房子,轉到你名下,歸你所有,其他的就你爸爸處理好了。”
90后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
3月28日,中華遺囑庫正式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首次公布了中青年人立遺囑大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華遺囑庫已登記保管了16.5萬份遺囑,目前已生效遺囑共計781份。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底,共有2333位60歲以下中青年人訂立登記遺囑,中青年訂立遺囑人數持續增加,“90后”三年來立遺囑人數翻近3倍。
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成遺囑財產
據悉,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于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面向老年人提供免費服務:凡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填寫預約卡后,可以免費辦理遺囑咨詢、起草、登記和保管。
此次中華遺囑庫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并對所保管的12萬余份遺囑進行數據分析,此次白皮書通過對各地數據的詳細分析,全面呈現出全國遺囑大數據及各地特點。
白皮書數據顯示,2013年,立遺囑人平均年齡77.43歲,2014年76.54歲,2015年75.31歲,2016年73.97歲,2017年72.09歲,2018年71.26歲。6年間,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降至71.26歲,立遺囑人趨向年輕化。
根據白皮書發布的“90后”立遺囑數據統計表,走進中華遺囑庫立遺囑的“90后”人數已連續三年呈現上漲趨勢。其中,2017年為55人,2018年為123人,2019年為166人,共344人。
與老年人群體相比,90后立遺囑人群給遺囑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財產類型。除了房產、銀行存款、股票賬號等,90后所立遺囑中分配的財產,還包括了支付寶、微信、QQ、游戲賬號等內容,而這些虛擬財產是“90后”遺囑中常見的財產類型。
90后分配財產內容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90后立遺囑人中,80%已經有自己的房產。據了解,此部分人群中,父母買房掛名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常見,有些父母甚至會將部分股權掛名在子女的名下。
從數據上來看,幾乎所有“90后”在寫遺囑時,都會將自己的銀行存款納入遺囑分配的財產當中,說明此部分財產是年輕人當下比較重要的資產之一。
此外,白皮書中另一個數據引起記者關注,即立遺囑人婚姻狀況。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立遺囑人中再婚比例為2.18%,2018年再婚比例上升為3.86%。其中北京地區尤為明顯,從2017年的1.62%到2018年的3.48%,上漲一倍。天津、廣東、江蘇等地2018年再婚人群比例較2017年略有上升。
“民法典對遺產范圍的界定可視為虛擬財產可以被認定為遺產而繼承的信號。民法典繼承編擴大了遺產的范圍,將遺產范圍的界定改為了概括式,可以統一裁判思維,提高虛擬財產繼承的穩定性、透明性與可預期性,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
民法典第1127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結合民法典繼承編的規定來看,判斷具有價值的虛擬賬號能否繼承,要看遺產是人格權屬性多一些,還是財產權屬性多一些。
光明智庫:民法典加強人格權立法,使其獨立成編,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侵權責任編對此進行了完善,明確先由實施拋物行為的侵權人承擔責任,并且強調公安等機關應當查清責任人。
對很多家長而言,他們不僅擔心玩游戲時間太長會導致孩子沉溺于游戲,影響到學習,更對孩子們的身體感到擔憂。陶金提醒,騰訊客戶服務不涉及費用收取,請勿輕信外界“代申訴未成年人游戲退款”,避免造成個人隱私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
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孩子在家上網課,偷偷拿著家長的手機充值玩游戲。雖然,在發現孩子玩游戲偷偷充值之后,這些家長紛紛與網絡游戲平臺取得聯系,然而得到的答復大都是等待。
事實上,不僅主播成為外掛賣家的銷售對象,游戲陪玩工作室也成為他們拉攏的下線。” 邱宇輝表示,2018年至今,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配合警方破獲各類外掛制作銷售、游戲詐騙盜號等案件55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涉案金額2億元。
今年以來,包括騰訊、網易在內的多家游戲企業紛紛加碼未成年玩家保護,出臺舉措對未成年玩家的在線時間和消費行為進行限制。多家游戲企業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隨著一系列針對未成年玩家的保護措施加碼,多款熱門游戲中未成年人的平均在線時長已經下降60%以上。
網上售賣的某明星個人信息。廣東中安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潘翔律師表示,粉絲經濟助推了販賣明星信息的非法產業鏈,“黃牛”違法售賣明星信息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贊女士提供的微信賬單信息顯示,2月10日至11日期間,小明分別向王者榮耀的兩個賬號里充值了五次,共計購買997.5元游戲點券。家長事后向游戲公司要求退款的行為是依法且正當的,游戲公司當然應及時將充值金額全部退還。
贊女士提供的微信賬單信息顯示,2月10日至11日期間,小明分別向王者榮耀的兩個賬號里充值了五次,共計購買997.5元游戲點券。家長事后向游戲公司要求退款的行為是依法且正當的,游戲公司當然應及時將充值金額全部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