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3日12:12 來源:河南政府網
4月2日,全省耕地保護與土地利用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長尹弘出席并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土地管理的重要論述,堅持新發展理念,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實現土地資源更集約更高效更可持續利用。
尹弘指出,近年來我省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管理取得積極成效,但作為人口大省,人多地少是我們的基本省情,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各級各有關部門必須切實增強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的責任感,把握管好用好土地的總體要求,堅持從嚴保護、節約集約、依法依規的政策導向,強化以人民為中心、改革創新、統籌協調的工作理念,健全約束、激勵、懲戒長效機制,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
尹弘強調,要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管理重點工作。著力加強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整治耕地保護不嚴不實問題,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強化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牢牢守住守好耕地保護紅線。加快繪制國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保障農業空間,優化城鎮空間,擴大生態空間,加強規劃動態管控和實施監管,約束性指標確定后必須嚴格落實,不得隨意突破,強化規劃的嚴肅性和硬約束。嚴格土地執法工作,強化源頭嚴防,突出過程嚴管,實施后果嚴懲,及時發現、堅決遏制新增違法行為。大力解決產業集聚區用地粗放問題,徹底摸清底數,分類進行處置,防止問題反彈,繁榮發展縣域經濟,帶動提升全省土地利用水平。
尹弘要求,要落實落細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共同責任,提升信息技術、創新平臺、智能化執法監督指揮體系等科技支撐能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利用管理水平,著力為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堅強保障。
會議對全省土地利用管理中突出問題、違法違規問題嚴重地區進行了通報。
黃強主持會議。(記者 張海濤)
日前,鄭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2019年鄭州市城市建成區規模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根據《通告》,2019年,鄭州市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合計為1181.51平方公里,相較于2018年的1055.27平方公里,增長了126.24平方公里。
6月25日是第30個全國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過去長期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造成了我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經濟增長對建設用地依賴性較強,城鎮土地低效、粗放擴張比例較高。
日前,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促進耕地“雙高一轉”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選取新鄉市平原新區、焦作市溫縣、濮陽市清豐縣和臺前縣、三門峽市靈寶市作為首批試點,探索推進農村土地利用方式轉變以及促進耕地保護質量提高、耕地產出效率提高的新機制、新經驗。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和連片度;支持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實現耕地面積增加、質量提升、產出效率提高。
記者7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我國將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政策舉措、強化服務保障,推動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返鄉入鄉創業產業園、示范區(縣)。
正在進行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已取得重要進展,縣級調查已經完成,數據成果進入全面核查階段。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朱留華:對全國陸域范圍,國土利用自然資源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包括自然資源的利用現狀,自然資源的權屬狀況,還有自然屬性和經濟屬性方面的調查。
今年是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20周年。據悉,全國有4100萬農戶參與實施退耕還林還草,1.58億農民直接受益,經濟收入明顯增加,增收渠道更加穩定多樣。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這是土地管理法一個重大制度創新,取消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二元體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掃除了制度性的障礙。首次對于哪些是公共利益可以動用國家征收權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
為推進文化和旅游規劃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充分發揮規劃在文化和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制定《文化和旅游規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總則、立項和編制、銜接和論證、報批和發布、實施和責任等方面對文化和旅游規劃體系進行統一,對規劃管理進行完善,以提高規劃質量。
有了國家中心城市等國家戰略的加成,鄭州市建成區的面積也得到較快增長。目前鄭州的市域建成區面積在中部六省來說,應該也是排名靠前的,也有利于促進鄭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
蘇州工業園區是我國和新加坡聯合創辦的。蘇州工業園在江蘇率先推出一套產業轉型監管平臺,對企業的產出、能耗算出畝均效益,然后打分排座。而憑借先進的管理經驗,過去靠從新加坡取經起步的蘇州工業園,如今已走出國門,到白俄羅斯、阿聯酋等地,參與興建工業園區,推動那里的人們共享機遇、共享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