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11:5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近日,網上傳言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糧”。我國糧食會發生危機嗎?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松,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由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一些國家開始宣布糧食出口禁令,有的國家稱糧倉儲量最多維持三個月,于是,國內網絡上也出現“囤糧三個月”的說法。如果任由這種情緒蔓延,很可能出現居民排隊買米搶面的場景,不利于國內糧價和市場穩定。
“民以食為天”,糧食對于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國內傳言“囤糧”之際,新華社記者通過專訪權威專家,向公眾還原了當前真實的國內糧食現狀——糧食產量、消費量、庫存等關鍵數據的集中披露,對于化解焦慮情緒、遏制囤糧傳言、穩定市場糧價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國外糧食出口禁令對我國影響微乎其微,因為國內糧食自給率高,對外依存度低。從糧食庫存看,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小麥稻谷等口糧庫存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從主糧供求關系看,稻谷供給充裕甚至過剩,小麥多年產大于需,而且今年苗情等指標良好。
也就是說,國內不僅不存在糧食危機,而且疫情引發的國際糧食價格波動,還有利于消化我國不合理的糧食庫存。由此來看,國內有關囤糧的傳言完全不靠譜。如果大家相信這種不實傳言排隊購糧,既可能造成短期糧價上漲,而且囤積的糧食也容易變質,所以專家回應有定民心之效。
要想不讓“囤糧”傳言濺起浪花,避免誤導公眾,除權威專家回應外,有關糧食主管部門不妨及時發出官方聲音;主要糧食企業不妨就企業保供能力及時發聲,市場監管部門有必要啟動預防哄抬糧價的行動,負責“粉碎”謠言的機構也要有所行動,盡量不給糧食市場起風波的機會。
當前,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是兩大主旋律,只有及時有效遏制有關“囤糧”的傳言,才能不給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添亂。穩定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秩序是防疫和復工的基礎,盡管“囤糧”傳言目前主要停留在網上,已遭遇有效阻擊,但仍有必要采取更多措施,以防不實傳言繼續擴散。
當然,我們每個人也要回歸理性,把權威聲音作為生活參考,而不是把不靠譜的傳言作為指南。從生活常識來說,如今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食品種類越來越多,單純的糧食消費越來越少,所以糧食需求在減少,發生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也在降低,更別說有較為完善的糧食儲備保供體系了。
無論是一些國家宣布糧食出口禁令,還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呼吁將疫情對食品貿易和市場影響降至最低,對我們也是一種提醒。在疫情和國際糧食市場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我國穩糧食、穩農業措施如何因時因事而變,值得認真思考。
另外,盡管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低,但個別品種依賴進口值得警惕。近年來,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整體較高,如果國外糧食出口禁令不斷蔓延,會不會對我國大豆進口造成影響,是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需要及時調整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糧食結構問題,才能在任何有關糧食的風波面前,做到穩如泰山波瀾不驚。 (馮海寧)
這兩天,一個講述河南故事的短片《豫見河南 豫見你我他》,在網上收獲了一眾網友送出的小心心。《豫見河南 豫見你我他》, 卻向我們展示了河南的另一面, 它的厚重孕育了開放和活力; 它的包容集聚了硬核的力量。
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跨國農產品貿易與加工企業路易達孚今年將繼續參加進博會。據介紹,路易達孚近年來連續參加進博會,今年參展主題為“構建安全、可持續的農業供應鏈”。
作為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局成員,中國在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上作出了積極貢獻。9月,世界糧食計劃署與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CIDCA)簽署協議,中國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埃塞俄比亞和幾內亞超過30萬的貧困人口提供糧食援助。
題:世界瀕臨50年最嚴重糧食危機 人口大國“排憂解愁”面對疫情給全球糧食安全造成的沖擊,中國向有關國家提供人道主義緊急援助,保持農產品貿易穩定開放。
8月1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主產區夏糧收購進度”公告引起熱議。公告稱,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其中,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的河南省,夏糧收購量為912.4萬噸,同比減少538.8萬噸。
近日,一條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信息,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8月14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記者會上也披露,我國今年的夏糧實現了豐收,創歷史新高,夏糧產量比上年增長0.9%。
“N-1點餐”,吃光每一份飯菜,從身邊小事開始,努力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讓決絕浪費成為生活主流。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水災、旱災、蝗災瘋狂肆虐,糧食危機有可能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危機。
近日,一條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的信息,引發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這條信息是這樣的:截至8月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285.7萬噸,同比減少938.3萬噸。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糧食總量增加,收購量減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農民看好糧食行情,產生惜售心理,以致收購量出現了下降。
“舌尖上的浪費”,不僅是對糧食資源的消耗,也給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等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制止餐飲浪費,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公眾對糧食安全的危機意識,在全社會推廣崇尚節儉的良好風氣。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處于“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