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09:25 來源:新華視點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推遲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因疫情推遲至明年舉行】英國政府網站4月1日晚發布公告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于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市舉行的本年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推遲至明年舉行。
公告說,鑒于疫情影響,目前要舉辦一屆雄心勃勃、各方參與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不可能,因此《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主席團與相關各方商議后,共同做出這一決定。大會舉行的具體時間,將由各方另行商定。
本年度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主席,英國商務、能源與產業戰略大臣阿洛克·夏爾馬說,疫情給全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各方決定大會延期舉行。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說,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目前面臨的最緊迫威脅,但“我們也不應忘記,氣候變化是人類長期面對的最大威脅”。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每年在世界不同地區輪換舉行。去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未能就核心議題——《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達成共識,各方原定在今年氣候大會上就相關問題繼續談判。
在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6日,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發推特稱,中國在破壞環境方面“獨占鰲頭”,各個國家、企業和公民必須要求中國停止其破壞性行為。華春瑩說,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并為達成《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及其實施細則作出重要貢獻。
在慶祝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作為時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主席,我想強調中國在必不可少的與氣候變化的斗爭中曾經、正在并繼續發揮作用的重要性。人們經常問我氣候變化巴黎大會成功的原因,而我總是強調,如果沒有中國的積極支持,《巴黎協定》就不可能達成。
科技部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融化多分布于南極冰蓋邊緣及南極半島地區,且呈增加趨勢。南極大陸上長年積雪形成的冰層叫做冰蓋,南極冰蓋表面融化是導致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
今天(27號),中國社科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以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發布了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 莊貴陽:疫情的發生,對氣候變化減排有一個短時的效果,但是從長期來看,它對氣候變化的大趨勢應該是沒有改變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致辭。中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在減少土地退化、保護珊瑚礁、應對海洋塑料垃圾等領域深化合作,打造更牢固的全球生態安全屏障。
據中國駐歐盟使團消息,當地時間11月16日,中國駐歐盟使團與歐盟中國商會、歐洲工商峰會聯合舉辦中歐綠色合作高級別論壇。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長莫羅·彼得里喬內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力爭2060年達到碳中和是極為重要的選擇,將產生廣泛深刻的影響。
去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協定生效后,就條約文本中所規定的內容,對所有當事締約國將產生法律約束力,除非當事國決定退出。
在今天(2日)下午外交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后,日本、韓國也相繼宣布了各自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中方歡迎有關國家相繼宣布“碳中和”目標,也贊賞埃斯皮諾薩女士領導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多年來在推進多邊氣候治理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報道指出,中美之間的對抗加劇促使華盛頓限制中國企業獲得先進技術,并加強對大學間學術交流與合作的審查。” 王志剛表示,中國將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以支持各國科研人員聯合開展研究,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公共衛生等全球性問題。
題:阻礙減排進程,貽害全球生態環境——美國威脅全球安全“七宗罪”之四 新華社記者 美國一些機構和政客近期在環境領域污蔑詆毀中國,發布所謂“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還大言不慚稱美國才是全球環境保護的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