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8日11:38 來源: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王延輝
春風如貴客,又沐河之南。3月26日,農歷三月初三,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如約舉行,全球華人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同網同步拜始祖,祈福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安康。
別樣的拜祖大典,一樣的家國情懷。“儀式雖然簡化,但內涵更加豐富。”“令人耳目一新的拜祖方式,別出心裁的參與方式,直至心靈的情感表達!”……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舉辦在海內外引發強烈反響。
“受疫情影響,今年大典取消現場表演,更多的畫面加入了港澳臺同胞、海外華人的元素,這更好地體現炎黃子孫團結一心、親如一家的情感。”澳大利亞廚師王中喆說。
“拜祖大典讓更多的炎黃子孫了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厚重歷史,銘記華人華僑的根脈傳承。”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前公使銜參贊金旭表示。
“最后一個儀程中,河南‘四條絲路’成就短片看得人熱血沸騰。”網友們也紛紛感慨,“世界東望,中原向上,在這片古老的土地,我們看得見過去,更看得到未來。”
今年首次設立了“網上拜祖祈福平臺”,為全球華人在網絡空間拜祖祈福提供了身臨其境的體驗環節,全網全球推送、點擊、瀏覽量達20多億人次。
網上“云”拜祖,是根祖文化的一種創新表現方式,讓身處世界各地的華夏兒女打破時空限制,一起在屏幕前守望相助,見證春暖花開,共盼全球疫情散去。
“我們雖不能到現場參拜祈福,但是全球華人的心一直在一起。”黃帝文化推廣大使、河南老鄉鄧亞萍說,網上拜祖特別新穎,平臺的互動性很好地拉近了人們與中原文化的距離,而且增強、加深了人們對黃帝文化、中原文化的理解。
“越是危難的時刻,越需要力量。今年的拜祖大典有著特別的意義,正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給了中華兒女扯不斷的凝聚力與向心力,我們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知名文化學者、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酈波如是評價。
題:從山村廟會到全球“網拜” 黃帝故里傳承開新枝 歲月更迭,曾經的“廟會模式”變身“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區域性的紀念活動發展成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團聚的盛大節日,黃帝故里也成為全球華人的心靈故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指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7月份河南省縣級融媒體中心驗收中,西平縣融媒體中心獲評優秀等次,排名全省前列。
9月23日,省政協主席劉偉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籌備工作,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和黃帝文化,持續提升拜祖大典的影響力吸引力,讓黃帝故里成為全球華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對于有著海量文化旅游資源的河南而言,化解疫情沖擊影響,加快文化旅游大省向強省轉變,把黃河文化打造成超級IP,既是關鍵點,也是點睛處。黃河是河南的根脈,發展文化旅游,我們的最大優勢是黃河文化,最有競爭力、號召力和吸引力的也是黃河文化。
住豫全國政協委員張改平組織精干研究團隊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檢測技術研究工作。面對洶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高度重視,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決打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家住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付店鎮河莊村的趙紅珍剛吃完飯,就撂下碗,忙著去照看香菇棚。天助自助者,所有的辛苦不會白費,現在趙紅珍種植香菇近2萬袋,年收益將近5萬元,2019年順利脫貧。
歲在庚子,三月初三,3月26日上午9時30分,庚子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舉行。九項儀程分別為盛世禮炮、敬獻花籃、凈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拜文、高唱頌歌、眾志成城、祈福中華、天地人和。
“行施拜禮”后,以實時連線的方式,齊續春代表億萬炎黃子孫恭讀拜祖文:“中華文明,源遠流長。9時54分,“祈福中華”儀程開始,河南省脫貧致富代表李連成,抗擊疫情醫護代表趙清霞,少兒代表張怡博走上拜祖臺,點燃手中的火炬,共同祈福民族昌盛、祖國繁榮、世界和平。
歲在庚子,三月初三。具茨山下,中華始祖軒轅黃帝故里故都;溱水河畔,炎黃子孫莊嚴神圣拜祖敬宗。
“三月三,祭軒轅”,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每到農歷的三月初三,海內外華人共同的盛事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都會在鄭州市新鄭黃帝故里景區舉辦,萬人同聚、拜祖追思。網民可以通過“全球華人網上拜祖祈福互動平臺”,參與拜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