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7日10:2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3月26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來認識一位七旬醫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
在康復驛站,張伯禮正在給治愈后仍處于隔離期的康復者們問診。隨著疫情持續向好,治愈患者不斷增加,完善新冠肺炎康復期的中醫治療方案成為他現在的主要工作。
張伯禮說,近二個月的一線抗疫,讓他最欣慰的是,中醫早介入全程參與,在新冠肺炎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月初,剛到武漢不久的張伯禮面對沒有西醫特效藥的情況,提出對集中隔離的疑似、發熱等患者采用“中藥漫灌”的治療方式,也就是給他們普遍服用以治濕毒疫為主要功效的中藥袋裝湯劑,這一建議被中央指導組采納。
采用中醫藥早期干預的同時,張伯禮又與同是中央指導組專家的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共同請纓,率領來自天津、江蘇、湖南、河南、陜西等地中醫醫療團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醫院。他們采取以中醫藥為主的綜合治療,共收治新冠肺炎輕癥和普通型患者564人。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張伯禮不分晝夜的高負荷工作導致膽囊炎發作,于2月19日接受微創膽囊摘除手術。手術后第三天,張伯禮就重新投入工作。
在張伯禮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醫藥的作用體現在了預防、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總有效率達到90%以上,特別在用藥方面,目前已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明顯療效的“三藥三方”,并編入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
△《故事里的中國》第二季丨“人民英雄”張伯禮學生黃明講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年過古稀 心如朝陽 2020年2月,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張伯禮院士率領由來自天津、江蘇、湖南等地中醫醫療團隊組成的“中醫國家隊”,進駐武漢市江夏方艙中醫院。
近日,多地出現涉冷鏈食品的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引發群眾關注。張伯禮認為,對于從事進口冷鏈食品、進口貨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來說,應該一絲不茍地對待防護工作,接觸此類物品時一定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對于普通群眾來說,張伯禮認為進口冷鏈食品可以放心吃,進口包裹也可以放心收取,但切記要做好防護。
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杰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以下簡稱“三大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于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長江、四川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等9人獲得杰出教學獎。
近日,全國多地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同時明確發現“物傳人”的情況。對于市民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張伯禮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快遞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做到無接觸送件。
11月13日、14日和15日,短短3日內,已有陜西西安、山東泗水、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廈門、甘肅蘭州等9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張伯禮臨危受命,于1月27日飛赴武漢參與新冠肺炎的救治,在抗疫前線奮戰了80多天。除了新冠疫苗,陳薇還率領團隊研發新藥,加緊研制針對特異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單抗藥物。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僅僅是一群人、一個城在戰斗,更是一場全國上下的凝心聚力。” 9月8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他說自己只是代表6000萬湖北人民、全省54萬名醫護人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庚子年初始,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11月9日晚八點,《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在報告會上,他這樣評價危急時刻武漢的志愿者們:疫情來了,他們悄悄地來;(抗擊)疫情勝利了,他們悄悄地走。
10月26日,“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重返武漢市,再次走訪武漢市中醫醫院等多家戰斗過的醫院,探望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跟進科研項目,合作培養人才。
“桑枝總生物堿作為新藥獲批上市,是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標志性成果,但上市不是終點,研發不能停下來。毋庸置疑,中醫藥傳承下來的豐富實踐是一個獨特的思想體系,是值得用新的技術去挖掘的“寶庫”,可能輸出更多的中國創新藥。